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 
中评论坛:疫后中日韩合作新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0-06-15 00:03:10  


 
  近年来,伴随中日关系趋稳向好和重回正轨,中国民众的对日感情逐步回升。民调显示,已有四成多中国民众对日本持有好感。通过这次疫情中的守望相助和积极报道,中国民众的对日好感有了进一步提升。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日本国民的对华感情,很难通过这次疫情得到改善。因此,我们不应怀有不切实际的奢望。的确,在中国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有许多日本国民伸出援助之手,或者说显示出相当的同情。甚至,还有像鸠山由纪夫、福田康夫、村山富市等政要,公开对中国表示声援和支持。对此,中国各种媒体也进行了积极报道,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声音被放大或夸大了。必须指出,他们未必能够代表日本政界的主流声音。毋宁说,日本政界的主流,在中国疫情严重时,一时保持了沉默。实际上,不限于日本政界,日本社会上对华友好的声音,也被一时放大或夸大了。我们绝不能因此把日本的少数当成多数,把非主流看成主流。必须正视沉默的大多数。否则,很可能误判日本的政治生态和社会舆情。这样,对中国不利,也对中日关系不利。

  还必须指出,过去十年来,我们一般只注意到,随着中日经济此消彼长,中日GDP实现了大逆转,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中日国民感情的大逆转。对此,我们重视得不够,或者说予以忽视了。各种民调显示,过去三十年来,日本民众的对华好感从七成多降到了不足两成,反过来说,对华没有好感的日本民众则从不足两成上升到八成以上。环顾全球,日本对中国的观感最为负面。这不能不令人表示忧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国民对华感情恶化到如此地步,绝非一朝一夕和一时一事所致。换言之,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问题、领土问题、台湾问题等旧有因素,也有国力消长带来的结构性因素。因此,要想改善日本对华政策的社会民意基础,任重道远。

  在这次疫情当中,还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日本所开展的公共外交活动。可以说,日本的对华援助之所以引起中国民众的积极反应,除了中国上下积极宣传报道的因素外,日本政府藉机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安倍晋三当政期间,日本倍加重视开展公共外交,甚至将“宣传外交”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日本的“宣传外交”或“外宣战”主要是针对中国进行的。过去,日本自认为是,只会做不会说,有损国家利益;而现如今是,既要做也要说,甚至少做也要多说。仅就这次疫情而言,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不仅远少于中国对日本的援助,也比不上其他一些大国的对华援助,但实际上给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日本是最多的,并且还改善了中国对日国民感情。

  俗言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换言之,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透过这次疫情,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中日彼此国民感情的落差,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国民感情之于中日关系的重要性。面向未来,要想延续来之不易的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并使之行稳致远,除了要继续筑牢中日关系的经济基础,还要夯实两国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当然,透过这次疫情,我们也应从日本的公共外交中有所启示。我们的公共外交不能缺位。

  王键:感谢黄教授,黄教授的发言非常精彩,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观察角度。刚才在北京的吕小庆会长和人民大学的黄大慧院长作了发言,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复旦大学的胡老师和山东大学的牛老师,所以从地域上来讲,我们建议转移到上海,请胡令远老师给我们发表高论。有请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日本问题专家胡老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