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重磅专访:李鹏谈厦大台研院40年

http://www.CRNTT.com   2020-07-09 00:07:17  


1996年范希周所长率团访问台湾1。(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我们台研院当然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也由此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事实上,全院同仁也形成基本共识,在“跨越式发展”之后必须有一个“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很多人说厦大台研院“名声在外”,其实我们最怕的就是被人说“名不符实”。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在新时代如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扩展之后,要努力实现组织机构、学科结构、管理结构等的优化,切实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提高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的水平。内涵式发展同样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内涵式发展,我们的老师能够更加聚焦科研,投身智库建设,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也希望我们老师能够重视教学,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专业化涉台人才;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擦亮“厦大台研”这块金字招牌,巩固跨越式发展的成果,延续厦大台湾研究的辉煌。

  在40年的发展中,我个人也总结了“五个转型”,有三个已经转型完成,还有两个还在转型过程中。第一个转型是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转型。我们最初是历史起家,但台湾问题不单纯是历史问题,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院领导就带领大家进行转型,除历史研究外,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学研究;新世纪以后,又加入了法律、教育、社会等学科研究;2013年我们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现在我们是名符其实的综合研究。

  第二个转型是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研究。两岸协创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加强两岸政、产、学、研、用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大力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协同创新研究与实践。在刘国深主任的领导下,两岸协创中心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进行了很多两岸桥接实践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第三个转型是从科研为主转型为科研教学并重。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纯科研单位,教学算是“副业”,学生很少,但近十年来,我们博硕士招生专业分别都达到7个,目前在校博硕士生达到150多人,学生人数已经是我们老师的四五倍。老师们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导师指导学生要花的精力也大大增加,我们还为全校本科生每年开设选修课30多门,今年还招收了“台湾研究交叉学科”的双学位辅修专业,现在很难说我们只是一个单纯的科研单位了。

  我们还有两个转型正在进行中。一个是响应党中央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号召进行智库建设的转型。2017年我们被确定为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必须在咨政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作用。我们在体制机制、研究思维、服务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我们遵循“问题导向、基础扎实、特色鲜明、学科交叉”的原则成立了民进党研究中心、两岸青年研究中心和涉台外交研究中心,希望能够有助于培养老师们的智库思维,产出智库成果。另一个转型是国际化的转型,我们过去与台湾交流比较多,对台湾比较了解,“2011计划”实施以后,我们的经费更为充裕,新进的教师英语水平比较高,这些都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条件。这些年我们在持续加强与台湾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跟世界一流的涉台研究智库和学者交流越来越多,到美国、到欧洲、到日韩等等,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日本爱知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等十几家单位都有机制化的交流活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