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月刊:台湾核能利用争议的未来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2-26 00:02:17  


 
  (一)由民间“反核”声音演变为社会运动(1980-1986)

  台湾民间“反核”声音虽从兴建第一核电厂(简称“核一”)时就有,但真正形成一定规模的“反核”运动是在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泄露事故后,适逢台湾当局推动建设兰屿核废料贮存场及第四核电厂(简称“核四”,下同)。台湾党外运动人士及后来成立的民进党都积极与台湾“反核”环保团体及民众合作,推动“反核”运动与政治转型融合,试图将“反核”塑造为对抗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旗帜”。受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事件影响,台湾“反核”声音高涨,“核四”建设预算被台湾当局立法机构冻结。1986年9月民进党成立,同年11月正式将“反核”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反对新设核能发电机组,积极开发替代能源,限期关闭现有核电厂”。这一时期,台湾民间“反核”声音逐步演变为有政治力量推动、有一定民意支持的社会运动。

  (二)“反核”运动演变为政治议题(1987-1999年)

  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戒严”,政治禁忌逐渐消除,各种社会运动蓬勃兴起。1988年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等台湾环保组织开始进行民间“反核”串连,“核四”厂址贡寮地区民众也成立“盐寮反核自救会”,开启“反核”运动的街头抗争活动。1992年6月,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通过解冻“核四”预算案,开始后续规划兴建,又拉开新一波“反核”运动的序幕,促使核能利用议题发酵为政治议题。1992年12月第二届“立委”选举中,民进党获得51席,让“反核”团体及民众觉得通过支持民进党经由“立法院”预算审查达到停建“核四”成为可能。1994年7月,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通过“核四”8年1125亿元(新台币,下同)预算,随即民进党发起“核四公投、十万签名”活动〔1〕。1999年3月,“核四”正式动工,民进党联合环保团体举办“反核”大游行,由民进党主席林义雄担任总领队,发表“台湾承受不起任何一次的核能灾变”声明。自此,在台湾朝野政治势力操弄下,核能利用由原本的环保民生议题逐步演变为政治议题。

  (三)政治恶斗致“核四”沦为牺牲品(2000-2015年)

  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随即宣布“核四”停建。2001年1月,台湾当局司法机构“大法官”作出第520号解释文,称“核四”停建属于重要政策变更,当局行政管理机构未事先向立法机构提出报告而片面宣布停建“核四”,与“宪法”规定不符〔2〕。2001年的1月31日,台湾当局立法机构通过“核四”复工续建决议案。此后,2003年民进党推动“反核公投”,虽最终未能成行,但催生了“公民投票法”。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发生后,面对民进党煽动起来的“反核”浪潮,国民党当局于2013年2月提出通过“公投”解决“核四”难题,最后也不了了之〔3〕。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