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中美建交三十年的回忆与思考 | |
http://www.CRNTT.com 2008-12-19 11:58:09 |
中美两国在1978年12月15日发表建交公报,接着又在1979年1月1日宣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值此建交三十周年之际,中美两国的政界、学界与媒体,以大量事实证实了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成就。 本文不想在此重复同样内容,只从另外的角度来对中美关系进行一番回顾与思考。 尼克松1972年2月的破冰之旅宣告中美两国长期隔绝与敌对态势的结束,而卡特与中国建交则为发展中美关系奠定了基础。 中美结束敌对状态与改善关系主要出于政治考虑。美国需要与北京建立战略协作关系以对抗苏联威胁,借助于中国影响力来使美国早日脱出越战泥潭。毛泽东与邓小平对美外交目的同中有异,毛只求借美之力牵制莫斯科,在经济上对美幷无所求。因为他一向提倡自力更生,根据毛的思想,中共在“九评”中指责赫鲁晓夫牌号的共产主义是“向魔鬼要贷款的共产主义”。 军售问题始终是障碍 但是邓小平既有联美抗苏的战略考虑,又有从美国获得资金、技术、市场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明显意图。虽然后来大量港台资金进入中国的作用不可低估,但对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外部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美国。 卡特时期的白宫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去北京试探中美建交。日前他在布鲁金斯学会研讨会上认为,即使中美建交,但美国朝野还没有做好在外交上“接纳中国的准备”。主要是指台湾问题。 迫于美国国会右翼保守亲台势力的强大压力,卡特为了利益平衡不得不在中美建交四个月后批准由国会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条款是仍然把台湾当作一个政治实体来对待。由于关系法表面上是美国的一个国内法,当时幷未引起北京足够注意。 尽管美国承诺履行“断交、撤军与废约”,仍力图保持台湾制约中国。1980年里根在竞选总统期间主张要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中美双方在1982年关于对台军售的谈判一度搁浅,最后好不容易才促使美方在“八·一七公报”中承诺“准备逐步减少”军售。由于海峡两岸局势一直未能缓和,美国军售问题始终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大障碍。 三十年来,中美关系历经波澜,更有出人意料惊天动地的突发事件。80年代中期中美首脑互访之后中美关系进入平稳发展轨道,但不久发生天安门事件使双方关系陷入空前危机。进入九十年代,李登辉访美,中国驻南使馆遭到美国轰炸,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美关系一再遭受严重挫折,甚至频临破裂边缘。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