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人的节日焦虑因何而来?

http://www.CRNTT.com   2009-01-24 10:42:07  


 
  为了说明这一点,还是讲个美国生活中的例子。不久前过圣诞节,我们全家虽然都不信基督教,但妻子还是带着女儿到教堂里看了一下,发现牧师在那里回顾圣诞节的历史:中世纪城市中商人力量崛起,赚了大笔的钱,而且大家都是基督徒,到了圣诞就颇为奢侈地庆祝。但他们心里越来越感到不安,毕竟城市里饥寒交迫者遍地都是。如此过上帝的节日,死后还想进天堂吗?这种罪感和焦虑,促使他们把这个节日变为和穷人一起分享“上帝的荣光”的时刻:给穷人礼物、救济。毕竟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

  这种历史记忆是否准确倒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选择了这样的记忆。美国的街上教堂比超市还多。你可以想见,圣诞前后,有多少教堂聚集着多少善男信女来听类似的故事。而且,圣诞节前一个月,办公楼的前厅、超级市场门前、健身房入口……到处是给穷人孩子捐献圣诞礼物的箱子,而且都装得挺满。大街小巷,许多人穿着圣诞装募捐。去年老布什夫妇这样带头上街,还上了电视。我感动之余,想教育一下女儿,经她同意后给几个无家可归者救济中心打电话,希望圣诞之夜能带女儿去服务。结果对方并不是很热心,不太愿意给我明确的指示。后来经美国朋友点拨才明白:那种地方圣诞节不要去,因为人们到这个时候都善心大发,纷纷跑去服务,导致这些救济中心服务人员过剩,连停车场都占满了。这时去只能添乱。

  明白之后,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受教育时背诵的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这个人圣诞节突然积极起来,是不是因为平时好事做得太少呢?不过,不管怎么解释,人家的圣诞节反映着人家的价值观念,所以全社会有一种气氛,乃至把我这个外国人也感染了。

  中国的节日,则大多没有这种气氛。二十年前北京的朋友们开玩笑说:“过节不过是大家找个借口一起吃一顿而已。”在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上馆子解解馋也许还算生活中的一个小亮点吧?在还要挨饿的日子里,这当然是个盛典了!如今丰衣足食,甚至卡路里过剩,节日也越来越多,大家还是那么个过法,心里自然若有所失。

  如今大家为什么对春晚这么有气?春晚实际上也是一餐,满足感官而已。而且这种满足,是填鸭式的,即人家往你耳目中填什么,你就消化什么。吃不饱的人看着被填的鸭子也许还羡慕,吃饱了的人谁愿意当那只鸭子?节日是一个社会重申自己的价值的时刻。这种重申,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收。

  去年妻子在圣诞节前去了一次教堂,发现并不是牧师讲,而是每个人上去讲一小段,以纪念自己心目中的一个人。她的奶奶几年前去世,于是她看人家讲,自己也忍不住上去讲: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