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 |
张艺谋电影中的游民意识 | |
http://www.CRNTT.com 2009-02-08 06:39:00 |
在完成《秋菊打官司》之后,张艺谋原打算将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搬上银幕,被找来准备担任主角的姜文表示疑问:“看你艺谋的片子,你好像不应该会喜欢王朔这种挺‘痞’的东西。”张艺谋笑而未答。在别处,张艺谋谈到王朔时,称他为一个“乱世英雄”。这个计划后来因为姜文有别的事情作罢。接着张艺谋选中了余华的小说《活着》,1993将此改编为电影。这是一个小人物沉浮在大历史中的故事。 与张艺谋电影中其他的小人物不一样,《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其实是有来头的,他是个大户人家的贵公子,唱的皮影戏比戏班子的人还要专业。因为嗜赌如命,输掉了自家祖上传下来的大片房子,落魄为一个平民。走投无路之际,他从原皮影戏老板龙二(也是套得他家房产的人)那里借来了一套上演皮影戏的家伙,撺掇了几个人,走南闯北混口饭吃,这下可谓是标准的游民了。葛优扮演的这个角色将那种油腔滑调的人物性格刻画得有声有色,当他在皮影灯下唱小调时,一脸放纵、淫秽的气味。当然他也善于“变脸”。换个场合,他迅速变成另外一副忠厚老实、天真无邪的样子。对于历史,他所采取就是这样一种看上去“毫无城府”的态度,作为一个“无辜者”随遇而安。他被抓壮丁来到节节败退的国民党军队里,后来又成了共产党的俘虏,唯一不变的是身边的皮影。待到回家时,正赶上公审龙二,五声枪毙龙二的枪响将他吓得尿了裤子,因为他意识到如果不是将房子输给龙二,被枪毙的就是他本人。继而在大跃进的年代,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他失去了唯一的女儿。对所有这些损失,他最终都能够处之泰然,因为他的生存哲学是:活着比什么都强。需要添加一句的是,他本人活着比什么都强。即便是儿女的早逝,也丝毫没有触动他“好死不如赖活”的人生观世界观。 有人从“犬儒主义”的角度对此进行批评,但它与米兰.昆德拉式的犬儒主义不同在于:在昆德拉那里,犬儒主义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有关个人自由的表达,就像犬儒主义的鼻祖第欧根尼在广场上回答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我能为你做什么”,第欧根尼回答:“请别挡着我的阳光”。福贵要能够像第欧根尼这样说话,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再有,昆德拉对于历史采取的是毫不含糊的坚持态度,昆德拉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口中说出:“人与强权的斗争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因此,如果是昆德拉,他需要在“活着”后面再加上一句话,即“活着,但要记住”。 当然,谈论这些对于张艺谋电影来说有些遥远,那些有关人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历史的反思这些看似比较沉重的话题,对于张艺谋电影来说正是努力要避免的对象,张艺谋本人始终警惕不要把电影拍成知识分子气的,而要“与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17],那么问题或许可以表述为:在张艺谋电影那里,以“游民”的身影挡住了“老百姓”的面孔,将“游民”当作了老百姓的代表和发言人。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