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台币若贬值不当 会未得利先受弊

http://www.CRNTT.com   2009-02-17 15:15:02  


刻意贬值,在全球经济不景之下可能引起连锁麻烦。
  中评社香港2月17日电/文化评论者南方朔今天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比最后一名的,会变成最后一名!”作者强调:“贬值说说可以,但不宜轻启。在有些情况下,它在未见其利之前,可能就已先见其弊”。“目前全球衰退,贬值手段边际效益已减,它不会有作用,只徒然让‘最后一名的竞赛’者,真的变成最后一名!”文章内容如下:
 
  在国际财经论坛上,从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后即有所谓的“最后一名的竞赛”(Race to the bottom)之说。这说法主要是在描述许多亚洲政府及出口业界固定思维反应模式:一旦国际需求降低或生产供给过剩,而使得出口竞争趋于尖锐;或内部经济出现困难而需要找到突破点,皆二话不说立刻想到贬值这个最容易的手段。 

  而一旦将竞争力窄化到只剩汇价差异,大家就会在汇率低估或高估上做文章,不愿被别国赚便宜,这就是竞贬之局,比来比去就变成了“最后一名的竞赛”。 

  在经济情势严峻的时刻,由于贬值手段最容易而且也有出口商的“商粹主义”支持,它会让人觉得似乎不无道理。但经济不是只有出口而已。贬值在以为可以得到出口利益的同时,也必须付出其他可能的代价;如它会增加进口成本,若某些进口项目为民生关键,就会引发“进口驱动的物价上涨”,从而挫折了内部消费;如果政府或公司有以外币计价的债务,那么债务成本就会增加;启动贬值,在目前的经济秩序上,会被认为是自私的经济“麻烦制造者”,会造成“国家”形象的受伤甚至招致非议与抵制;贬值会整个降低了以国际货币计价的“国家”经济规模甚或大退步;贬值在资本市场上会被认为是“不友善”的行为,降低投资意愿。 

  以上所述,都已是老生常谈。因此贬值说说可以,但不宜轻启。在有些情况下,它在未见其利之前,可能就已先见其弊。 

  由贬值刺激出口这种思维模式,就必须提到亚洲“国家”过去长期以来在经济政策与经济行为上的一个重大瓶颈,那就是从战后以来,以出口带动成长这个模式就已根深蒂固,因此拚成长就得拚出口,这是一种单向的选择模式。过去十年里,亚洲出口在GDP里所占比重由百分之卅七已增加到平均百分之四十七;而相对的则是消费所占比例在廿年里则由百分之五十八降到百分之四十七。这是一种极不均衡的经济状态。过度强调出口,而疏忽了内需的量与质的提升,其实也是整个台湾社会在质地上相当粗糙的原因。 

  其次,则是这种以出口为主的单向思维,近年来已集中在资本密集,以全球市占率为利基的电子产业。这种产业对就业的贡献率极低,而在衰退时代,它的风险弹性也小,把精力全集中在这种产业,亚洲产业里必须有高度工艺含量,高度服务品质含量,高度创意含量的部门遂全部都低度发展。今天全球需求锐减及资本密集产业供给过剩,台湾那些资本密集公司一季亏损就随随便便都是几百个亿;而其他产业的低度发展也使得台湾薪资所得在高低之间差距极大,由薪资的M型化,社会的M型化,全都是出口导向经济思维的副产品。当一个社会的所得愈不公平,以内需来缓冲衰退的能力就会完全丧失。这也就是所谓的“双衰退”──出口衰退的同时,内需也同样比例的衰退。 

  因此,出口导向的经济思维,将精力集中在资本密集科技产业的思维,可能都已到了必须重估,并将经济往更加工艺及科技含量,服务品质含量,创意与文化含量等方面加以调整,或许才是更均衡,也是出口与内需并重的新思维。包括台湾在内的亚洲,依靠美欧的进口而成长的时代业已结束,最近美欧经济出现危机,希望亚洲的内需能对当前的衰退提供助益,但他们都发现到亚洲的体制,几乎完全提供不了帮助。美欧对亚洲的出口导向经济已愈来愈有意见,并主张亚洲应该有更均衡的经济策略,这种见解其实是相当有建设性的。 

  因此,处于这样时刻,亚洲任何“国家”若因袭过去那种出口优先旧思维而有意启起贬值这手段,已显得更加不合时宜且被认为相当恶意。目前全球衰退,贬值手段边际效益已减,它不会有作用,只徒然让“最后一名的竞赛”者,真的变成最后一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