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查处学术不端需要跳出利益圈子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09:28:48  


学术造假能够保持不穿帮,往往与利益圈子有关系。
  中评社北京3月21日讯/《中国青年报》今天登出谢湘的文章,强调“查处学术不端需要跳出利益圈子”。文章内容如下: 
 
  “对待学术不端的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今年的“3·15”,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的一席话,恐怕让公众的视线立即从央视的消费维权晚会转移到学术打假的问题上来了。接连几天,关于这一话题的众多议论以及教育部的后续行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成为媒体重要版面的重要内容。

  新通知强调了一句话:高校对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负直接责任。具体可以理解为,高校是一级组织,而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只是个人或者下属部门的小团体。然而,学术不端的行为仅仅限于个人或院系一级的领导吗?显然不是。如果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即高校自己集体有组织的造假行为,又该由谁来处置呢?

  这样的实例幷不少见。湖北就发生过某高校以科研处长为首的课题小组以“电磁式油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的研制”的“重大成果”,名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行列的典型案例。后经该校教师揭发、记者调查证实,此项目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编织的大骗局,典型的学术不端。随后,学校主动撤消了这个项目申报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告。

  问题是,出现了这样的丑闻,当事人幷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相反在新一轮的干部竞岗中却继续得到了升迁和重用,成为学校关键岗位引人瞩目的“实力派人物”。心中有数的科研处长早就有话放在那里:学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那么多成果材料不都是通过我一手搞出来的?如果把我扳倒了,那他们书记、校长一个也跑不了。”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