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陆寒寅:久失平衡的东亚模式终入迷途

http://www.CRNTT.com   2009-03-26 07:44:38  


 
  在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结合下,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不但为东亚提供了弥补内部市场不足的广阔外部支撑空间,还直接促进了增长本身,造就了有效的东亚崛起,但同时,失衡性的经济效应也因此而根植并不断强化。首先,在货币金融领域,依据传统东亚模式的增长要求,除了鼓励出口的一系列金融支持外,维持汇率的稳定与相对低估同样重要,而相对来讲,产业部门受到的重视程度始终超过了金融领域。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宽松汇率环境的转变,以及在金融深化理论推动下金融自由与创新的加强,使得东亚经济体在逐渐放松对资本流动管制的同时,汇率与金融风险也不断上升。

  其次,在贸易投资领域,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使得各国有能力根据其竞争优势参与同一产品价值增值的不同阶段。国际分工的深化带来更小的贸易替代效应和更大的贸易学习效应,使发达国家制造业进一步向东亚转移,形成了美国(基础研究)——日、韩、新、中国台湾(应用开发)——中国和东盟(制造生产)的典型产品内分工格局。而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仍占有最大的比重,因此在产业内,甚至是产品内分工中承担加工制造的中国等发展中东亚经济体经常项目盈余不断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其上升速度更是迅猛异常。

  由此我们看到,内部产业与金融的非对称发展,外部商品与资本的非对称流动,并在美元拥有作为中心货币特权的国际货币体系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世界经济体系中独特的东亚结构。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尚未论及平复,随之而来的消费低迷、贸易保护和投资回撤又在对实体经济造成无可避免的普遍性伤害,作为高度外向型的东亚经济,已经面临了对外贸易严重下滑、对外投资大幅缩水、增长速度显着放缓的窘局。传统的“东亚模式”至此已经遭受巨大挑战。

  面对强力的外部制约和多重的不确定因素,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如何增强内部消费可能、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找到有效且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值得认真思考。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