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香港必须重新定位 减内耗拚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09-04-29 10:21:13  


 
  如果仍然单靠四大支柱产业和本土经济,即所谓的“食老本”思维,将大大窒碍香港的经济发展,特区政府须解放思想,主动出击拓阔香港的经济版图。特首曾荫权提出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即检测和认证、医疗服务、创新科技、文化及创意产业、环保产业和教育服务,这种寻求香港新经济增长点的方向是强化香港竞争力一个好的开始,进一步就要努力筹划二零二零年前如何配合“珠三角规划纲要”,让香港融入珠三角这个大都市圈中。 

  金融海啸期间,香港暴露了多个与金融和投资者有关的问题,包括雷曼事件和电盈私有化种票疑云等,Accumulator事件更早在金融海啸前已发生。这些仍未圆满解决的金融事件,难免令人怀疑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监管制度是否健全、在香港投资是否稳健、投资者是否受到保障。将来国家在金融配套和政策方面是否拣选香港作为开放试点(如港股直通车),很视乎金融规管度是否严谨。香港如要确立全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改善现有金融监管机制亟须全力正视。现有金融业一业两管模式、投资产品销售手法和保障小投资者利益是三个检讨要点。 

             局限香港域内 全局意识薄弱 

  香港内耗大,未能集中精力处理经济问题,政府行政决策过程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融合各方意见。虽然这是一个应有的政策制定民主过程,然而过程累赘,往往会错失发展良机,令形势滞后。与此同时,香港又耗费精力在政治争拗之上,即使在讨论关乎民生的财政预算案会议上,议员竟然粗暴阻挠司长宣读财案,甚至在会议中使用粗言秽语。议会秩序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反对派议员在议会中行为不检,派内只止于口头指责,实际上互相包庇。正所谓邪气上升,正道下滑。加上国际金融海啸引发的雷曼事件,特区政府处理手法比较被动,加深了社会矛盾,削弱了特区政府的管治威信。至为可惜的是,香港社会普遍弥漫谩骂和相互指责的风气,失去了过去同舟共济的斗志。 

  香港回归祖国快十二年,但港人全局意识仍然薄弱,思维局限于“香港”域内,只看到短期利益,仍未意识到香港目前的经济处境与全国发展息息相关,更不为意其他内地城市已急起直追,未能全力配合国家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年初中央公布的“珠三角纲要”,是广东省区域经济策略规划,是国内多个大城市的头等大事和重点新闻,反观许多港人连“纲要”一事也闻所未闻。这种坐井观天的思维将令港人失去警觉性,失去竞争动力。国家进一步确定在上海建立金融中心,更为香港带来实质竞争。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