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蔡英文做了错误示范

http://www.CRNTT.com   2009-06-25 11:47:00  


蔡英文本可以做出更好的示范
  中评社台北6月25日讯/《中国时报》前社长王健壮今天在《中国时报》登出文章“其实,蔡英文可以做得更不一样”。作者表示:蔡英文“从政时间不长,未沾染太多政治恶习,而且也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如果她能创造出一个典范,一种新的政治语言、新的政治文化的典范,她的贡献将远大于打赢一场选战。”“可惜,她做了一次错误示范。”
 
  蔡英文有个本领:她可以把一件很简单的事,讲得很复杂;很复杂的事讲得很深奥,让人听得似懂非懂。 

  举个简单例子:别人批评她是“暴力小英”,她不但不以为然,还替暴力下了这样的定义:“肢体冲突不是暴力”,“马英九逼人民走上街头才是最大的暴力”。这样的定义,能说她错吗?好像不能;但能同意她吗?好像也很难。这就是她的本领,修辞的本领。 

  而且,她也很懂得先发制人:声援陈水扁的连署行动还没正式展开,但她已提前警告蓝营的人:“不要没有格调到要试图抹黑这件事”;又例如,她召开“民间国是会议”时,虽然邀了马英九参加,但也事前提出警告:“如果他不来参加,就是拒绝倾听人民的声音”。就好像戏还没上演,导戏编戏的人,却已经自己先写好了戏评。 

  再比方说,别人批评她连署救扁是干预司法,她也很不屑地回应:“连署是在提醒司法机关”,“那些搞不懂司法审判实体与程序的人,要好好检讨一下”,别人定义是“干预”,她却定义是“提醒”。 

  也就是说,不论她做什么或说什么,她都是站在知识的高度,也站在道德的高度,所以让她很难容得下别人对她说三道四;她不但是恶声至必反之,而且反之又必出之以类似“没有格调”、“没有见识”这种绝对排他性的语言。 

  但过去她祇骂蓝营政客,最近却把矛头转向了媒体,而且遣词用字之重十分罕见,完全不像“蔡氏风格”。任何政治人物一旦以媒体为敌,都不能以小事视之,何况是蔡英文? 

  为什么?媒体对政治人物一向是鸡蛋里挑骨头,政治人物祇要犯了一点错误,在记者笔下通常都会被倍数放大,唯独对蔡英文,媒体却一向是倍数缩小。 

  举例说,她在“行政院”副院长任内,主导生技产业,“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就是由她一手催生,但她刚卸任副院长,就担任宇昌生技的负责人,而且还接受国发基金的巨额投资;换了是其他人,这种事早就被媒体炒翻了天,当事人也会被骂到臭头,但媒体对蔡英文却是轻描淡写几笔,就轻轻放过。 

  她当民进党党主席后,因为她没有历史的包袱,人际的纠缠,以及利益的牵扯,媒体对她更是期许爱护有加;没想到结果却是“真心换绝情”。 

  看看她是怎么骂媒体的吧:“中时对民进党下届党主席选举及党内生态的报导,刻意炒作,制造党内纷争,损害民进党形象”,“中时对于民进党提出的政策以及对马政府提出的批判,刻意不报导,反而将民进党的小问题无限上纲,极尽分化之能事”,“中时记者以后可以不用来民进党中央采访,直接抄《中央社》还比较正确”。 

  骂得够狠也够毒了吧?但骂得有道理吗?套句蔡英文自己的话,这样骂人是“没有格调”,也“没有见识”,是在“试图抹黑”。 

  难道民进党内部有纷争是假的?党主席选举是小问题?媒体报导就是炒作、制造纷争?媒体批判就是无限上纲、极尽分化之能事?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蔡英文天天骂国民党、马政府,岂不也要被人扣上同样的罪名? 

  陈水扁曾说蔡英文很像马英九,这句话可以正反两面来看;正面来看,蔡、马二人都是知识型的政治人物,也都是禀性善良的“好人”;台湾政治过去廿年,被一些禀性不良的人搞得乌烟瘴气,现在换了两个“好人”当道,许多人都期盼他们,能从基本的政治语言做起,能试图做一些改革政治文化的努力,比方说,不再扣人帽子、贴人标签,不再搞仇恨政治那一套等等。 

  尤其是蔡英文,她从政时间不长,未沾染太多政治恶习,而且也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如果她能创造出一个典范,一种新的政治语言、新的政治文化的典范,她的贡献将远大于打赢一场选战。现在她当党主席,虽然有些话不得不言,但以她的知识条件,以她的修辞本领,其实,她可以做得更不一样;比方说,怎样与媒体互动,就可以是个不一样的例子;可惜,她做了一次错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