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中国式产能过剩 结构调整不可免

http://www.CRNTT.com   2009-09-02 08:12:04  


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复苏增长的关键
  中评社北京9月2日讯/中国正在研究部署抑制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这是中国式的产能过剩。

  新浪网刊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潘正彦文章表示,对产能过剩问题提出这样的“预警”,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的关键时刻,表明中国政府已意识到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及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也突出了下半年“保增长”中“调结构”的重要性。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要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已初见成效,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产业结构调整的进展不快,导致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其中,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

  文章认为,产能过剩之所以会再度引起中国政府的担忧,是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没能有效地解决产能过剩难题,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成为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顽疾。

  实际上,产能过剩在总体上讲就是“供大于求”,而且是比较严重的“供大于求”。在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之所以会长期存在,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试图透过提高投资率来缓解多年来由短缺经济所造成的供给短缺。随着投资增长率的大幅上升,中国经济也逐渐走出了短缺经济的困扰。

  但是,问题又随之产生了。当投资增长长期超过消费增长时,多年来投资高增长积累了大量产能无法为国内需求所吸收时,只能通过出口渠道才能加以消化。确实,最近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中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不过,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如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下滑,外部需求随之下降,依赖出口消化的过剩产能问题又会重新暴露出来。这就是在当前特殊的国内外经济背景下外部环境变化对产能过剩问题的深刻影响。

  当然,根本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即多年来投资高增长积累了大量过剩产能,导致国内需求无法消化这部分过剩产能,只能依赖外部需求来消化。但是,导致投资高增长的根本原因又是各级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之一。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导致中国产能过剩形成的一大主体可能不仅包括厂商而且还包括很多地方政府。当GDP不仅是政府考核的经济目标而且也是政府行动的指南时,各级地方政府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好途径”——通过投资增长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由此导致各个地方的过度投资、恶性竞争及产能扩张局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样,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产能过剩成了中国式产能过剩的一大特点。而投资的盲目性、历史积累,又是造成中国式的产能过剩的两大原因。

  文章指出,中国式的产能过剩还具有另外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中国式的产能过剩表现为是行业整体性的产能过剩。由于迄今中国市场经济制度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着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由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等引发的“暴利效应”,导致某些有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且有“暴利倾向的行业”的投资不断膨胀,社会资金也加倍流入这些部门,最终导致这些行业产能的过度扩张。如果出现了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的相互结合,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与价格扭曲的双重矛盾,如房地产业、钢铁、汽车、能源行业等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二是中国式的产能过剩往往体现为是一种爆发式的产能过剩。这些年来,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在一夜之间是如何变成产能过剩行业的。在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问题,就是最好的写照。

  文章称,如果不改变过度依赖政府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和方式,中国式的产能过剩终将难以避免。那么,如何来破解中国式的产能过剩难题呢?

  首先,要解决导致中国式产能过剩产生的思想根源。一般认为,导致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合理。这确实是个重要的原因,但主导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有问题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当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实际上把经济增长上升到人、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高度。这样,产能过剩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或者市场经济的问题,而且也成为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共同问题。中国式产能过剩产生的思想根源来自于GDP崇拜(包括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要解决中国式产能过剩,首先要消除GDP崇拜,改变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虽然这并不容易,但还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其次,要建立解决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的产物,我们就应该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逐步解决。一是逐步形成产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形成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二是要逐步改变经济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问题,减少“暴利行业”产生的市场制度;三是减少政府对GDP的直接控制和干预,根本扭转政府只有靠投资才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固有观念和方式。

  由此观之,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可能预示了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正由“总量政策”向“结构性政策”的方向转变,在目前“保增长”无虞的前提下,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事关通过“调结构”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