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国“后女性主义艺术”的意义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0-02-05 00:18:07  


  中评社北京2月5日电/艺术国际刊载佟玉洁的专文,讨论中国“后女性主义艺术”的意义政治,全文如下:

  跨越或者超越性别体系的意义政治,无论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都无法形成。因为由异性恋和同性恋带来的性别主义的两分法,都将无法完成多元性类别的政治的乌托邦。当我们惊奇的发现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性类别,而且性类别自由的身份总是为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作为性身份多维度的创造与非常态的表达的意义政治,挑战规范,模糊性类别,使性与性别不在成为沉默性的结构。

    首先,意义政治是在完善性别政治、身份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酷儿文化。酷儿文化的突出特点是性别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从性身份到性别身份的自由的选择,以及角色的性化与非性化的多元体验与创造,凸显意义政治的理念。并由意义政治诱发的公共意识的集体发声,使得公共空间民主政治成为可能。此时,作为意义政治的酷儿艺术有了独立于体制主流艺术之外的文化面貌。如果说作为性身份的异性恋与同性恋是静态意义的性政治,依然没有摆脱性别身份的二元对立状态,导致着文化的差异中的对立情绪的加剧,那么具有流动性与变化性的性身份,是一种动态意义的性政治,它体现出的性多元论所具有的开放性,将缓和文化的差异中的对立情绪。其间,意义政治多元文化的可选择性,不仅消除了异性恋与同性恋文化的差异中的紧张感与危机感,而且使得性身份中的性别的反串、角色的表演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如果说同性恋与异性恋是已经被标签化了静态意义性身份,那么正向酷儿理论家所希望的那样“寻求身份本身的超越”①是动态意义的性身份政治的开始。意义政治主张的性身份的多元表达,而性身份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更广泛的政治表达的空间。此时,性身份的表演的多元化,在欲望阐释的美学基础上建立了关于酷儿文化的社会学。在当代,早期的同性恋的概念已从病理学中解放出来,作为一种选择,一种象征,一种多元化的性取向,进入了社会学领域,并且成为多元性表达的酷儿文化。与此同时,流行欧洲的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潮,为解构性别身份建立多元的性类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资源的互动以及文化资源的共享,成为广义的文化酷实践。而狭义的文化酷实践是性身份与性别身份多元体验与创造。

    如果说同性恋艺术是质疑异性恋性体制中的性器霸权主义的一种赋权运动,那么,作为意义政治的酷儿艺术则是解构性与性别话语权力结构的性别越轨行动。在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中,身份政治的女同性恋艺术制造的中国社会视角的政治文化的理念,为女权主义艺术争取到了差异政治的话语空间的同时,意义政治的女酷儿艺术制造的中国社会多维视角的政治文化的理念,为女艺术家多元表达建立了更广阔的权力话语的平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