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到越南相亲去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13:38:37  


 
“越南老婆”前传

  当地人用“越南婆”,这个富有白话气息,又带点调侃语气的词语来形容他们心目中的越南女性。大多数人认为她们是穷家汉的老婆,或者是在边境商贸中分一杯羹的劳动力,甚至被视作生意人在国境南边的女伙伴。

南都周刊记者_炫风 实习生 吴曙良 中国广西凭祥、越南同登报道

  北纬22度附近,广西凭祥,中越边界重地。在中国这边,从市区到农村,橙黄色调子,简单的三角楣,以及仿洛可可涡旋花纹装饰的新房到处可见,它们有的挤在城区旧房子的夹缝里,有的竖立在广袤的田野上。房地产广告摆出了“打造法式风情小镇”的旗号,而贩卖货物的生意人,以及看守店铺的当地人,混杂在一起,行迹匆忙。

  在友谊关的南北两侧,欧式风格的小房子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挂着中国或越南国旗。从红色国旗的图案上,人们能分清哪些建筑位于中国,哪些属于越南;但要分辨中国人和越南人却有一定的难度。

  普通话、粤语、壮话、当地粤语、甚至越南官话混杂在街头上。在当地,人们用“越南婆”,这个富有白话气息,又带点调侃语气的词语来形容他们心目中的越南女性。在《南都周刊》记者的走访中,大多数人认为她们是穷家汉的老婆,或者在边境商贸中分一杯羹的劳动力,甚至被视作生意人在国境南边的“女伙伴”,但她们就生活在边界两端的凭祥和(越南)同登,已经逾百上千年。

  “越南老婆”,是凭祥生意人在私下场合常聊的暧昧话题之一,而到了隘口、卡凤等离国境不到几公里的地方,这已经是当地默认的现实。在广西、云南漫长的中越边境线地区,她们与边民交往,恋爱,结婚,生子,还形成了“越南老婆”在中国都市人心目中的传统印象:非法婚姻,农村穷人的选择,买卖婚姻,林林总总。

边境通婚

  3月上旬,距离越南不到一公里的四方岭,村民何加文的太太、六十多岁的侬美荣穿着深蓝色的开襟壮服,忙着照顾两个不到一岁的孙女。屋外是地矮连绵的丘陵,山的另一边就是她的故乡,越南。

  “半小时就能走过去。有些路,你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侬美荣说。

  这本来是下田插秧的季节,但庄稼地里旱得干裂,没有水,侬美荣只能在家做点家务,喂鸡,打扫,给刚出生不到一年的孙女儿熬汤。她的媳妇,也是来自越南同登的何氏,一个个子不高但鼻翼丰厚的姑娘,见到记者来访,一直看着地板,然后匆匆地跑到屋外去了。

  在何家的屋子里,除了壮族特色的祭祀台,还摆着何家儿子与媳妇的婚纱装。不过,在当地民政部门的登记表上,已经嫁到这里40年的侬美荣被认为是正式的户籍人员,但她前年刚娶进门的媳妇则被写为:“何氏,越籍”,至今还是理论上的“黑户”。

  实际上,尽管国籍不同,但何家文和侬美荣都是壮族人(在越南则被称为侬族),他们从小就说同一种语言:壮话。他们的儿子和媳妇也是如此。至今,侬美荣还不认识多少个汉字,乃至在吃药的时候,她会向记者了解包装上的剂量说明。

  “年轻的时候,中国和越南都很穷,甚至闹饥荒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都跑到越南那边去,”何加文回忆说。“我经常去越南玩,尤其喜欢到那边唱山歌。打仗之前,大家随便可以走过去的,那边有朋友,有亲戚,大家就像一个镇,或者一个村互相认识的那样。”

  何加文与侬美荣谈恋爱时,由于没有通讯工具,他们就定期约在市集上见面,分手时又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恋爱大约半年以后,1970年代初,她们结婚了。何家文的家,当时还是茅草房,跟侬美荣家几乎没有区别,不过,何家文在经济上的负担更大一些,因为侬美荣当时还没有中国户口,于是,到城里跑活的都是何家文,侬美荣则留在村里种地。

  1970年代末,中越爆发边境战争。军队驻扎在村里,何家文夫妇和村民们都躲到附近的山洞里。洞外的炮弹呼啸着飞过,每一下震动都令她们心寒。“当时没有地方可去,这些山就是我们的家。”侬美荣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