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多读胡适

http://www.CRNTT.com   2010-07-23 13:10:01  


 
  别的不说,在费孝通、张之毅先生写着的《云南三村》中的玉村,1943年当张先生回访玉村考察时,他发现玉溪旧有富商基本走向衰败,说,“我们看过以上玉溪四户富商之家的衰败情况后,最深刻印象是像文兴祥、冯祥这两位本人兴家的人一经死去,商号即因无人经营而停业。…… 由于本人在世经营商业时,家中兄弟子女等家人,几乎都是闲散过活,并多有烟、赌等不良嗜好,以致家人中没有一个成器的,所以本人一死,一家即后继无人。”为什么这样?在不承认个人产权、以集体压制个人的社会里,“有富共享”,也当然认定家中“一人成功、大家共享”,结果是纵容懒惰。 

  就像“爱”子女,表面上的逻辑自然是,既然你爱他,你就应该什么要求都满足他,否则,在子女需要钱的时候,你有钱也不给,心这么冷,这能算是爱他吗?这种一要必给的“爱”,到最后,只会让子女像玉溪的文兴祥、冯祥家兄弟子女一样,都不成器,实际效果上你给他们的是“害”,而不是“爱”。反倒是,如果在子女长大后,即使他们真的需要钱也不给,哪怕他们要从银行借钱,也冷酷不给,逼着他们自己担负起自立的责任,自己成器。由此看,表面上看似不可思议的“冷酷的爱”,反倒是最好的爱。 

  离开1943年的中国,回到今天的现实,看似“爱”而实为“害”的逻辑照样充斥在价值体系、社会道德、具体政策中。比如,宏观调控政策。为了抑制房价上涨太多,政府调控政策一是降低房产开发土地供应,让开发商无地盖房,二是控制开发商的银行贷款,使房产商的日子不好过,惩罚他们哄抬房价的行为。从表面上,这种政策当然“好”,是政府“亲民”的“爱”。决策层没想到的是,因怪罪房产商提价进而限制土地和贷款来源,这种停于情绪的政策反应,这种既朴实又便宜的逻辑,不仅在实效上没有帮老百姓买到房,而且由于从此新房供应下降,房价反涨,越调控越高!-- 相反地,如果政府的政策是不仅增加房产贷款和土地供应,而且也优惠、鼓励普通老百姓谁都能做房产开发,这样看似乱套,但实效上,会不会反到把房价压下、让老百姓也能买到房呢?因此,对付房产商涨价的办法反而是放松土地供应、改善贷款环境、鼓励房产商 -- 这种不可思议的政策药方让左派青年听到,不是又要跳起来? 

  时下物价上涨,社会愤怒,政府也很头痛,所以又要调控。为了控制物价,最朴实、脑力上最懒惰的做法是什么呢?当然是直接限制物价,同时打击“投机倒把”、抑制中间商的商业贷款了!因为表面上的确是这些商人在要高价、收高价,所以,对于懒得思辨的人来说,通货膨胀不是这些“投机倒把”商人的问题,难道还会是其他人的问题?他们没想到,如果不是“投机倒把分子”的异地运输、跨时囤积,那么,很容易出现一些地方的粮食物资多得发烂,另一些地方严重短缺、物价飞涨。如果限制物价,那会刺激、鼓励需求,增加通胀压力,同时直接影响农民养猪、养牛、种粮的积极性,会减产,使未来物资供应减少,未来的通胀会更严重。因此,表面上再次不可思议的是:让物价涨、鼓励“投机倒把”是最好的解决通胀办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