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ECFA:台湾产业重新布局起点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11:12:10  


ECFA将对台湾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
  中评社台北7月5日讯/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今天在《中国时报》登出文章“除了降关税,ECFA功能意义是什么?”作者认为:ECFA的意义“是台湾产业重新布局的开始。这个重新布局可不能大而化之的粗分,而要深入一个个产业去细看。此外,我们也不能将中国大陆单纯地视为工厂或市场,而要考虑生产加值链从上游研发到下游销售的整个加值过程。总之,ECFA的签署不是句点、不是逗点,而是产业重新布局的起点。”

  众所瞩目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终于在上周二正式签订。在此之前,媒体花了不少篇幅在讨论“ECFA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协议的内涵。政府各级官员费神说明什么是FTA、什么是两阶段协议、降关税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台湾要避免边缘化、什么叫早期收获等等。这样的阐述当然是对的,但是一则局限于“定义”式的描述;二则经常在讨论过程中擦枪走火,延伸到其他枝节问题(例如是否十年内开放九成进口免税等)而模糊了焦点;三则未能从“功能”面解说其意义,稍缺积极正面的论述。

  在这篇文章中,我不想在文字定义上再对ECFA做什么解说,也不想再谈降关税的种种影响,而要解释ECFA的积极面意义。简单地说,ECFA的签署不是两岸经贸关系的句点,甚至也不能算是逗点,而是一个新布局盘整的开始。

  在廿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贸环境已经比传统贸易理论中所刻画的故事要复杂许多。早年的贸易理论,只是将经济活动大致切割成“生产”与“消费”两块。所谓国际贸易,只是将生产活动依各国之间的比较利益与成本优势,分配到不同的“国家”去操作,然后再彼此互通有无。因此,甲、乙二国若分别专业生产于A、B两种产品,彼此可以透过商品贸易而彼此获利。

  但是商品贸易不是经济分工图像的全部,甚至有些失真与扭曲。首先,企业家不见得要在成品端进行贸易;他们大可以在制造端整厂输出,进行直接外人投资(FDI)。其次,在全球运输与网路信息日益发达之际,一个产品的加值链可以轻易切割细分,在不同的“国家”进行局部加工,完全跳脱古典贸易理论的单纯生产/消费的二分雏型。不只如此,除了狭义的制造生产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品常来自于上游的研发,而产品研发的落点究竟要设在哪个“国家”,则又是一个廿一世纪企业要面临的抉择。

  此外,消费、生产、加工、研发看起来是几个互不相干的经济活动,但其实不然。例如:所有的研发都不纯然是实验室里的单纯活动,而需要市场的“练兵”、消费者的回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性检验等。因此,全世只大概没有一个“国家”是纯然的上游“研发”者。实证资料显示,研发来自于市场土壤滋润的助力,恐怕不小于实验室研发经费的助力。

  对台湾而言,不管读者对中国大陆有什么样的政治想像,不可否认地,对岸既是大工厂、也是个大市场、更有可能是研发活动不可缺少的信息回馈来源。如果台湾企业家在全球布局的时候,硬是将大陆这个板块排除,则不必讳言,其生产、市场、研发活动的利益比较基础,就必然不完整,其所能完成的布局,就顶多只能是个次佳布局。

  以前,台湾相当程度忽视中国大陆板块,故其产业布局的画布残缺一角。ECFA的签署,意味着一个板块衔接的开始,对原本次佳的布局、断裂的板块、绕路的经贸加值链,能有一个重新思考的布局机会。在思考之后,台湾未必需要重新调整,但也有可能做相当的资源挪移。对岸的政治与市场当然有其风险,这也是每一个企业布局者必须要考量的环节。但无论如何,台湾不该因为对岸存在风险,就跳越到“无所作为”的结论。

  所以,你若问我签署ECFA的意义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它是台湾产业重新布局的开始。这个重新布局可不能大而化之的粗分,而要深入一个个产业去细看。此外,我们也不能将中国大陆单纯地视为工厂或市场,而要考虑生产加值链从上游研发到下游销售的整个加值过程。总之,ECFA的签署不是句点、不是逗点,而是产业重新布局的起点。MIT梭罗教授说ECFA没那么重要,我碍难同意,反而认为他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掌握有些隔阂,对台湾经济的了解也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