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GDP上升 人民感受到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11:20:07  


台湾GDP上升,民众缘何感受不明显?
  中评社台北8月6日讯/“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朱云鹏今天在《联合报》发表文章“人民感受不到GDP的上升?”作者表示:“薪资在‘国民所得’中比例减少了;代表就业不足,薪资不高,或二者兼而有之。会造成此情形的可能原因,是资金成本低廉,产业日趋资本密集,大幅用资本来替代劳动;而在替代的过程中,员工的生产力固然上升,其薪资上升的速度比不上就业成长的减缓。如果就业不够好,薪资不够高,当然百姓的支出不会大幅增加,台湾市场的成长就会有限;这就是许多人感受不到GDP上升的重要原因。”文章内容如下:

  各机构对于台湾今年经济成长率的预测,都有明显的上调趋势。“主计处”的预估是六点一,但“中央研究院”已上调经济成长率至六点八九,国际货币基金(IMF)甚至将台湾经济成长率预测由六点五上修至七点七,看来复苏在望,前景看好。

  但是,最近好几位从事台湾市场销售的朋友,接连提起:看见经济成长率上升相当开心,自己却还没有明显感受到业务的快速增加。这让我想起不久之前所举行的一场会议中,有一位经济学前辈也做过类似的分析。的确,如果我们把GDP的内容仔细解剖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总体数据与个人生活相背离的感觉,背后还可能真有它的道理。

  要剖析这个问题,首先要先瞭解GDP的组成。用GDP衡量总所得,本就为权宜之计──它包含机器设备的折旧,而这些折旧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了,理应不算在总所得的范围内。若折旧占GDP的比率维持稳定,倒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不幸的是,折旧占GDP的比例,已从民国八十一年的百分之九,上升到去年的百分之十五;所以GDP被折旧“吃”掉了一大块。这是第一个GDP无法正确表达总所得的原因。

  既然如此,改用“国民所得”如何?“国民所得”会将折旧排除,另外把境外支付给台湾居民之薪资与利润加回。但即便改用“国民所得”当作总所得,还是有一个分配上的大问题出现,就是总所得中薪资(受雇人员报酬)所占的比例日益下降,由民国八十年的五成六,降至最近几年不到一半,其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即使把台湾接单海外生产部份的利润扣除,趋势依然如此。

  台湾经济享受“均富”美誉,大约是从民国五○年代后期,到六○年代。在那个时期,先是就业成长快速,工厂抢工人从都市周边抢到乡村。等到未就业的低阶工人消耗殆尽,其薪资就开始快速上升,导致就业与薪资双双上扬。在那个时期,薪资占“国民所得”的比率,从民国五十八年的四成四,升到七十年的五成三。

  现在情况刚好相反,薪资在“国民所得”中比例减少了;代表就业不足,薪资不高,或二者兼而有之。会造成此情形的可能原因,是资金成本低廉,产业日趋资本密集,大幅用资本来替代劳动;而在替代的过程中,员工的生产力固然上升,其薪资上升的速度比不上就业成长的减缓。如果就业不够好,薪资不够高,当然百姓的支出不会大幅增加,台湾市场的成长就会有限;这就是许多人感受不到GDP上升的重要原因。

  如何克服此一难关?五都占人口七成,选举在即,倒是推动一波新思潮、新动力的好时机。其实,台湾的就业就是台湾各区域就业的总和,台湾的GDP就是台湾各区域GDP的总和。我们应当藉由“中央”地方财政收支划分法的修正,多给地方资源,同时设立机制,让明年五都正式运作后,各位首长把该地区的就业和GDP成长,当作其施政的主要责任和目标。如果还是一如以往,一律到“中央”来争取补助,而把经济发展的责任推回“中央”,就失去合并升格的意义了。

  如果五都以及其他县市的首长,都可以将该地方就业成长超出过去五年平均水准,当作其施政的第一要务,并且广罗人才,剑及履及地执行,各地方政府努力的目标即等同台湾努力的目标。如此各地互相竞争,各自发挥其所长,台湾整体的就业和发展,就很有可能会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