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开拓新思路 打造和谐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11:14:32  


 
  历史是一面镜子。温故知新。可以说,近10多年来,香港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和谐,主要原因大体有下列几项──

  第一,在法理上,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不可以继续“九七”前中英双方合作处理香港过渡事宜的安排;在实际上,可以而且必须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履行宪制权责的中央政府,却因为种种因素不及西方若干大国在香港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力。于是,“民主之路与回归之路的分歧”在“九七”后不仅没有消退,相反,是显着恶化了。

                     培养人才配合转型

  第二,“九七”前夕,港英政府以人为制造香港地产市场严重泡沫来掩盖香港经济缺乏高科技制造业支撑而呈现的“空心化”。“九七”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因为种种因素而疏忽或延宕香港向知识经济转型,同时,缺乏对于社会收入分配的适度调节。10多年来,香港经济表现反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愈益恶化的基本政治矛盾不仅没有从经济和民生层面获取某种平衡,相反,经济转型几乎停滞和民生问题积重难返,与基本政治矛盾形成“负互动”。

  第三,香港回归祖国是政治转变也是社会转变。香港人心没有回归,指的就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表现为相当一部分香港的中国人至今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香港人也是中国人的新身份。“和谐香港”不仅以没有根本政治对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得以控制而大多数居民安居乐业为基础,也离不开共同的身份认同和社会核心价值。

  第四,香港特别行政区缺乏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基本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人才。“政治家”不是自封的,而是在政治斗争中造就,在管治和施政中被公认的。“九七”前,英方不可能为“九七”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培养一批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基本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人才。“九七”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短短13年历史,尽管政治风浪迭起,管治和施政坎坷,却不足以产生一批能够挑起“一国两制”重任的政治人才,尤其缺乏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基本法》、“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领袖。

  香港经济转型、政治转变、社会演进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却缺乏领袖、人才和手段。建设“和谐香港”,就是要尽快地创造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条件,以推动经济尽可能迅速地转型、政治尽可能平稳地转变、社会尽可能安定地演变。

  如果既有思路一再被证明无法打开局面,那么,就要勇敢地开拓新思路。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