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 |
钱钢:亲历唐山大地震 | |
http://www.CRNTT.com 2010-09-13 12:07:57 |
观点摘要: 红色年代我就是一名红小兵 那个时候的人就是一种政治动物,满脑子全是政治。文化大革命充满了残酷、斗争,是这样的,但是每一个具体的人,心里面可能还有一点小小的梦想,善良也是有的,可爱也是有的。像那个小孩的样子,还是有一点童心。 《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地震报道 唐山大地震的消息还是第一时间发布在报纸上的(人民日报7月29日),标题的重点是党中央毛主席关心震区人民,党中央毛主席号召人民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批邓(邓小平)。四人帮那时候提出,“不管东震西震、不能干扰批邓”。 亲历唐山:举城惨烈,灾民抢水、衣服、食品 唐山大地震死了24万多。情况相当惨烈,第一个感觉就是晕得厉害,满城的死亡气息。当时部队徒手冲入唐山,没有带任何东西,这些很像你们去过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在唐山亲历了灾后所有灾民的生活。 印象最深:送别唐山孤儿 当年在唐山救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说是送孤儿。送走孤儿回到唐山后,我向上海医疗队做了一次内容报告,结果这些医生、护士泣不成声。我第一次感受到,看到什么说什么,不带宣传色彩的如实报道是多么打动人心。 防范地震:大家不要忘记“胡焕庸线” 所谓胡焕庸线,是指地理学家胡焕庸划的从中国东北的黑河到云南腾冲的一条线,这条线是中国人口的密、疏分界。94%的人住在线东,6%的人住在线西。汶川地震如果往东边挪几十公里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1976年报道唐山:我满脑子的宣传意识 当年绝对不可能写出这样一本书,连一个基本的框架都完全不可能有。我基本还是一个革命战士,满脑子的宣传意识,我去唐山除了救灾还就是给我的杂志组稿、诗歌稿,歌颂社会主义大家庭真是温暖,还是这种思维。 十年后:我去记录一个城市的毁灭 1984年我重回唐山进行核实,采访了大量的证人证言。一次一次地回到唐山,就很自然地想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写一个城市的毁灭和新生,为什么不能写一个城市的毁灭?于是就有了《唐山大地震》这本书。 当年七省地震预警:唐山预报还是功亏一篑 实际上,在1974年曾经发生过空前绝后的国家级地震预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就是国务院的69号文件。这个文件强调在中国北部的七个省市、自治区动员防范可能发生的强烈地震。辽宁海城地震防范很成功,但是最终唐山预报还是功亏一篑。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