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梁启超一家三代的“失败”与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0-12-13 13:42:44  


 
  梁思成只说,“共产党也要造房子”。 

    这与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初被推翻时,知识分子的憧憬颇为类似。在那个连鲁迅都“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的年代,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归国,自称“非国务大臣不做”,从司法总长到财政总长,完全介入了政权机器的实际运作。但事后的经验之谈,是梁启超给孩子们写信,希望他们不要浪费光阴,过早卷入国内左与右的争斗。

  解放北平前的一个深夜,梁家走进两名解放军军官,他们恳求梁思成在地图上标明北平城的古建,以备不得已武力攻城时,可命令炮火避开这些区域。梁思成由此对党“一见倾心”。

  随后的蜜月期,令梁思成这样的爱国者颇为受用,他被邀请观礼开国大典,又主持中南海怀仁堂的改建工作。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这些代表新中国的符号,都出自梁思成夫妇之手。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成长起来的梁从诫,17岁那年,背着父亲提交了一份国旗设计方案。他的父亲当时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顾问之一。最终梁从诫的方案从2992份方案中被挑出,成为38套候选方案之一。

  不过因为几分之差,梁从诫未能如愿进入父亲担任系主任的清华大学建筑系,转而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22岁大学毕业,1958年考上研究生,师从苏联专家,攻读世界史、美国史,研究罗斯福新政。毕业后梁从诫到云南大学任教。1962年,刚满30岁的梁从诫调回隶属外交部的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正是大好韶华。

  从“梁三子”到民间环保领袖

  但文革来了。梁从诫的名字从此变成“梁三子”——批斗的牌子写着:保皇党的孙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儿子,修正主义的苗子。他被下放到江西乡下“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没有父亲指导,也学会了一手好木工。

  8年后,梁从诫被允许返回北京,但还戴着“现行反革命”的帽子,无人问津。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工作的阎明复(中共情报专家阎宝航之子,文革时被关押在秦城监狱,1980年代中后期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统战部部长,于1989年后免职,后任民政部副部长)去外交部调他,梁从诫很奇怪,说阎明复是不是搞错了,阎明复肯定的对他说,“你明天就到我们那里上班”。当时的大百科出版社,聚集了一批像梁从诫这样“有历史问题”的人。

  出版社第一次接待国外代表团,阎明复从部队里借来一个翻译,主宾落座不久,一进入实质话题,翻译就不灵了。接待室鸦雀无声,自幼受家庭熏陶的梁从诫,此时已完全听懂外宾的英语,急忙救驾。整场翻译下来,阎明复对“有历史问题”的梁从诫发了火,“你这样的水平为什么不早说?”话锋一转,又说也没关系,让外宾看看我们在机场拎包的人也有如此高的水平。此后又有两次国外的百科全书访华团拜访邓小平,梁从诫也全程担任邓小平的翻译。 

  随后梁从诫参与创办了《百科知识》月刊,透过读者来信所反映的乡镇企业污染状况,他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梁晓燕是梁从诫在《百科知识》时期的老搭档,她说,1990年代初的社会生活沉寂,很多人关怀国家、社会,但感到无力和无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媒体报道说,当国际奥委会官员问及中国有无民间环保组织时,北京代表团不知如何作答。“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中国建立一个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两人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