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城市化也需要城中村

http://www.CRNTT.com   2011-01-06 11:52:04  


 
  一个城市里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高收入群体,而不同收入群体的人所居住的小区环境注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承认人的收入不一样,那么我们就要正视城中村存在的现实。那些认为城中村有损市容的观点实际上很有问题:当我们改造了这些城中村之后,原有的居住者该从何处寻觅他们的落脚之地?当然,对于那些房屋的所有者而言,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他们获得了市场价值的补偿,可以在市场中寻求自己的居所;但是对于那些暂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员而言,当城中村改造完成之时,则是他们远离城市之日———因为高昂的居住成本会让他们的城市化之路变得异常艰难。要在城市中寻找成本低廉但是却与城市无缝对接的住所,除了城中村之外,恐怕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这是因为,对于中国城市中的外来务工者而言,城中村是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生根的市场机制。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的因素,城市的公共服务仅限于拥有本地户籍的居民,外来务工者虽然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但是却无法获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无法获得经济适用房,很难获得公共租赁房。而城市飞涨的房价也让他们在城市置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因此,城中村就成为他们进城务工的第一个落脚地。 

  同时,城中村也让城市居民受益匪浅。虽然我们都厌恶城中村的脏乱差,但是,脏乱差意味着更低的生活成本,也意味着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更为低廉的服务成本。我们可以预计到的是,城中村改造结束后,必然会大幅度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成本———没有城中村给外来务工者所提供的廉价住所,服务成本能不上升吗?由此可见,城中村的存在,无论对于城市本地居民还是外来务工者,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不少学者———如秦辉在几年前就大声呼吁中国的城市发展要兴建贫民窟,要给城市里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永久的住所。是否兴建平民窟自然可以争论,但是对城中村的改造却可以缓一缓。当政府财政无力给外来务工者提供公共服务时,城中村就是中国数亿农民进城的中转站,无数农民在这里生根发芽,然后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目前城中村是不完美的,但这里却是他们在城市中新生活的起点。 

  从这个意义而言,深圳放缓改造城中村的步伐,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意义独特:意味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不再以本地财政发展为最大化,而是包容了外来务工者的利益。1987年深圳在全国开风气之先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成为各地竞相仿效的对象;希望此次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也能够为各地仿效。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