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

http://www.CRNTT.com   2011-01-13 09:11:46  


 
  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受到各国普遍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博弈和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受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制约,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更大,面临的环境代价、能源价格上涨和西方舆论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和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纷纷作出先导性战略安排,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力求在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领域占得先机。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碳排放交易、碳关税等理念和机制,既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也有牵制发展中国家的一面。围绕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各国共同应对的共识在提高,但在责任义务界定、发展权益维护、转型路径选择、技术资金援助等方面还会长期存在争议。

  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新的金融风险还在累积。二是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明显,美元贬值将直接损害各国美元资产的安全。三是南北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仍然任重而道远。四是国际市场震荡频繁,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全球主要股市剧烈动荡,原油、铜、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一些发展中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对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很大,但并无定价主导权,容易受制于人。

  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文章指出,要全面认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仍然是在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中进行的。“十二五”时期,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孕育着巨大机遇。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外部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上升,有利于中国发挥市场规模大、劳动力充裕等比较优势。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有利于中国打破某些产业的瓶颈制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某些领域和环节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有利于中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扩大中国在全球和区域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升,有利于中国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权益。中国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外部需求总量趋紧、结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须更多依靠内需;发达国家扩大出口和振兴制造业,可能挤压中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固化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全球产业转移有可能给中国带来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产业,也可能产生某些行业的外国垄断,在某些领域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国际市场波动和金融风险可能迅速传导到国内,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对中国的压力增大,所谓的中国“责任论”、“傲慢论”和“威胁论”也会不断花样翻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