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两岸关系中的“交往”与“仁”

http://www.CRNTT.com   2011-02-04 00:11:23  


 
  两岸分隔太久,存在认知与现实的不对等,加上台湾岛内统“独”意识形态的对立,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又容易造成交往不理性。两岸关系的交往中必须构建交往理性,并且将交往有效性要求与话语规范恪守提升到社会伦理原则的高度,以此来规范两岸的交往行为。构建两岸交往理性的唯一途径便是在两岸共同的“生活世界”中实现符合交往理性的“话语意志”的平等和自由:不论话语活动的参与者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如何,在不允许使用权力和暴力的前提下,每一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台湾希望与大陆“地位平等”,忌讳“矮化”,渴望的是平等的对话。两岸在交往中形成的惯例和共识是:只有双方都努力搁置争议,而不是凸显争议,更不是渲染争议,才能做到善意沟通、良性互动,深入推进交流合作。两岸的交往行为虽然是在特定的时空和具体的语境中展开,但是它内在的理性化因素和论证理由都具有超越语境的有效性。(注25)由此,交往行为可以在商谈的基础上,从多元中重建同一性,从差异中形成价值和规范的普遍性。(注26)

  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显现、维系和生长已经不能够离开公共生活的参与,不能够离开公共生活内真诚的沟通和意义的分享。(注27)通过建立程式化的两岸公民参与机制及公共领域,使公民通过对话参与到两岸关系中去,才是交往理性的目;两岸人民的具体愿望、情感和审美情怀都可以在互动中得到表达和诉求,因而这种理性能够把理性的“他者”包容进来。两岸的命运共同体,应当是平等地尊重多元价值的诉求,并在交往活动中真诚表达和相互信任,保证共同体成员之间“平等、尊重和团结”的真正实现。

  注释

  (注1)耿超:《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注2)李逸舟:《法理情三维建构下的“一中原则”》,《中国评论》,2009年11月。

  (注3)尽管事后双方都声称只是一次事务性谈判,但因谈判双方背后直接由高层主导,普遍被认为极具政治意味。

  (注4)刘国深:《台湾政治概论》,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第124页。

  (注5)陈斌华:《两岸通过政党对话打开“机会之窗”》,新华社2005年5月13日消息,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5-05/13/content_2955405.htm

  (注6)马汇莹、张晓锋、童兵:《传媒在两岸政党沟通中的角色审视》,《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

  (注7)乐美真:《两岸新闻交流不能就此止步》,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cn.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search/

  (注8)国台办:《两会第四次领导人会谈取得四项成果》,中国台湾网,http://news.southcn.com/h/2009-12/30/content_7680471.htm

  (注9)徐青:《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本质特点》,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cn.chinareviewnews.com

  (注10)(德)哈贝马斯:《解释学要求普遍适用》,《哲学译丛》,1986年第3期。

  (注11)(德)哈贝马斯:《解释学要求普遍适用》,《哲学译丛》,1986年第3期。

  (注12)杜军:《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注13)李家泉:《两岸关系发展上的重大转捩点》,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8.12.31

  (注14)《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会谈》,中国新闻网,2009年5月26日,http://www.chinanews.com.cn/tw/news/2009/05-26/1708916.shtml

  (注15)(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28页。

  (注16)(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第82页。

  (注17)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6页。

  (注18)解释学上的视域主要强调调解者和理解对象的背景条件和基础。

  (注19)石之瑜:《当代台湾的中国意识》,台北:正中书局,1993年,第233页。

  (注20)(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注21)(德)伽达默尔:《交谈无能》,《伽达默尔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第190页。.

  (注22)(美)罗蒂:《真理与进步》,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41页。

  (注23)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五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6页。

  (注24)贾庆林:《大力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建设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hd/2009-07/11/content_1363170.htm

  (注25)张文生:《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华夏经纬网,http://news.ifeng.com/opinion/taiwan/200907/0720_6441_1258288.shtml

  (注26)有效性要求具有两面性:作为要求,它们超越了任何一个局部语境;但是,如果它们想要让互动参与者通过协调达成共识的话,它们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提出来,并切实得到承认”。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注27)包亚明主编:《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李东安,段怀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37页。

  (注28)王茹:《两岸命运共同体与两岸公共生活的建构》,《台湾研究集刊》,2006年第3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