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通胀回落态势已经显现

http://www.CRNTT.com   2011-03-01 08:33:33  


 
  此外,对于那些过度竞争的行业、利润有弹性的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冲击的往往是企业利润而不是产品价格。

  最后,在传输到消费环节之前,流通环节还能吸收一部分劳动力成本。目前,在中国产品的总价格中,流动环节占比远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随着批发、零售、物流管理等水平的提高,流通环节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依然很大。

  经过上述四层过滤之后,假定中国劳动力价格平均上升15%,其传导到CPI总水平的影响为0.89%-2.98%,影响中值只有1.94%。当前阶段,不宜过分夸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影响。

  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低于预期

  文章分析,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传导到中国的物价总水平上,可是为什么几年前石油从十几美元上涨到140美元的时候,塑料等下游日用化工品价格没有同步上涨?在铁矿石价格上涨n倍之后,为什么汽车不但不涨价,反而价格下跌?铜价上涨n倍以后,为什么空调价格却保持稳定?

  其原因与劳动力成本“四层过滤模型”一样:首先是进口依存度和原材料成本占比降低了成本价格传导系数;其次是新技术的采用、资本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输入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再次是企业的利润弹性消化掉部分成本上涨;最后是流通环节的利润弹性过滤。

  与劳动力的四层过滤不同的是,输入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不是在一个企业消化,而是分摊到整个产业链消化。假定某产业纵向有10个产业链,在原材料价格上涨30%的冲击下,每个产业链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或者每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利润有3%的弹性挤压空间,就可以消化掉全部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

  因此,同样幅度的价格上涨,输入原材料价格对物价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劳动力价格的影响。我们的测算表明,输入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15%,对中国CPI的影响只有0.3%,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超发货币究竟有多少进入实体经济

  文章称,很多人把这一轮通胀的根源归因于货币超发,认为过去几年超发的货币无论如何也要作用到物价上,从而宣称中国物价上涨是很难控制的。但那些简单地把M2余额与GDP做个除法或者减法就算出来“超发货币”的学者,没有认真研究中国最近几年货币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