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顶层设计”克服中国改革的既得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04-12 11:08:10  


 
挑战在于维持体制的开放性

  从这些特质看,中国政治体制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克服既得利益而保持政治的开放性。如上所说,一党制体制往往导致政权的既得利益化,从而从开放走向封闭,从包容性转向排他性。一旦这个局面形成,改革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各方面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目前的中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局面之中。这些年来,在改革难以进展的同时,社会对政府的抱怨则越来越甚。改革难以推行,原因很复杂,但既得利益的阻碍无疑是一个主要因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政府有改革计划,但受到既得利益的阻力很难推行下去。第二,改革政策因为既得利益的阻力而在实施过程中变形。第三,既得利益操纵改革议程,一些改革变成了增进既得利益的“改革”。第四,既得利益直接阻碍改革议程的出台,领导人的改革意图经常成为既得利益的嘲弄对象。一句话,在强大的既得利益面前,中央权威流失了,改革的动力消失了。

  因此,问题在于如何克服既得利益?在列宁主义政党体制构架内,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克服既得利益有如下几种主要途径。苏联的改革模式,即直接诉诸于民众,即所谓的民主化。这主要发生在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期。因为改革遇到了强大的官僚体制(苏联最大的既得利益)的阻碍,戈尔巴乔夫就采用了激进(直接)民主化的手段。但现在看来,这样的改革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民主化促成了原来一党制的解体,为寡头政治和经济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身也有很多的经验。在毛泽东时代,和苏联一样,由计划经济体制主导的官僚体制是最大的既得利益,所使用的克服既得利益主要手段有两种。一是分权,即把权力从中央官僚集团手中分散到地方政府;二是群众运动,也就是群众动员式的“大民主”。这两种手段后来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分权经常导致分权与集权的恶性循环,即一分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分;而“大民主”则导致了国家的长期动乱。

  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领导人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在推进改革方面找到了新的并且是有效的方式,即开放。无论是政治过程还是经济过程都向社会各种力量开放,这种开放当然不是西方式的开放,即多党制或者政治多元主义,而是把各种社会力量吸纳到执政党内,构成党内的竞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