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马宋会是由“我心未死”效应发酵促成?

http://www.CRNTT.com   2011-04-13 08:40:22  


 
  其二、施明德使用“我心未死”,来彰显很多台湾人对政治失望灰心甚至死心,第二次“政党轮替”并未能真正建立让台湾百姓满意的政权。而且,“我心未死”颇有对应“百万人倒扁”之意,亦即把马英九与贪腐的陈水扁相提并论。这就是“倒马”的舆论先行,先把马英九在舆论上抹黑。但由于马英九只是能力不行,并没有明显的触法及道德缺失,如发动类似“红衫军”的街头活动的正当性并不足,因而就只能是通过选举的合法途径,换掉马英九。

  其三、施明德宣称要征集十万人签署,其用意无非是两个:一是施明德籍此先行试探水温,看看能否征集十万人的连署,以侦测是否有足够的民意支持独立于国民党和民进党之外的“第三势力”参选“二零一二”;二是倘答案是乐观的话,他就会考虑动员他人甚至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参选“二零一二”。 

  为何是征集十万人连署?因为根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规定,不是由政党提名的“总统”参选人,必须有选民总额的百分之一点五的选民连署提名,这个数目大约是二十六万左右。而施明德当年发动“倒扁红衫军”时,曾征集到一百万人的捐款。因此,今次如能征集到十万人连署,就证明他“宝刀仍未老”,而且随时能加码一倍多凑够参选“总统”所需的连署人数。尽管“倒扁”与参选“总统”的性质和诉求有所不同,当年的“倒扁”是人神共愤,属于公共利益议题,较能做到“振臂一呼,万人响应”;而参选“总统”,除开是由政党提名者外,个人参选者总是带有明显的个人名利追求,就只能是以一句“我心未死”,来打动部份“对马英九已死心,对蔡英文不放心”选民的心,从而填补这个真空。

  因此,“我心未死”是一个相当聪明的设计。一方面,突出了对马英九执政团队的不满,及部分民众的死心、灰心;另一方面,却又凸显了施明德的“并未死心”,只有他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才是比马英九、蔡英文更有理念,且具有反省能力的第三个“总统”候选人。这就像许信良参加民进党“总统”党内初选,迫使蔡英文和苏贞昌必须拿出明确的参选政纲,决不能含混过去那样,马英九与民进党的蔡英文或苏贞昌之间,也必须要有一个“第三人”,对二人之间的以意识形态为主的选战进行冲击,使到这次“总统”选举是一个拼理念、拼管治能力的选战,而不是拼意识形态、拼政治利益的选举。这种压力,显然是对当政的马英九更大一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