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 |
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墓:西汉文明惊世一现 | |
http://www.CRNTT.com 2011-04-20 13:59:46 |
显赫的张氏家族 连日来,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得“三朝重臣,九世封侯”的西汉重臣张安世,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据史书记载,张安世是西汉重臣,字子儒,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安世家族八代显赫,都居高官。张安世是著名汉代酷吏张汤之子,经历了昭帝、宣帝时代,为人谨慎小心。 张汤虽然是酷吏,但是很清正。张汤后来历任廷尉、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后因为触怒了权贵阶层,被汉武帝抛弃,受诬陷自杀于狱中,身后家产总值不超过五百金,家里居然连下葬的钱都没有。结果汉武帝知道后,觉得自己冤枉了张汤,于是重用他的儿子张安世。 张安世以父荫踏入仕途。一次,汉武帝巡视河东,他作为尚书同行,归途中发现掉了三箱书,下诏寻求而不得。安世由于平时细心,知道所有丢失的书名,就求购献上,经过校对,竟没有少一本。因此得到汉武帝重用。《汉书》称:“上奇其材”,升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拜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西汉时,封国就是王侯的家。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封国的地租。他们在朝为官或到其他地方为官时虽然是在任上,但与封国的联系就和一个在外面工作的人与家的联系一样密切。 《汉书•张安世传》说:“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夫人纺绩”,“家童七百”,“能殖其货”,这些行为当都不似在京城所为,而应该是在封国富平的作为。 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后拜为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 张安世的影响仅次于霍光,在宣帝朝“麒麟阁十一功臣榜”上,“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即位居第二。 张安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张彭祖出继其兄张贺为嗣子。长子叫张千秋,汉宣帝即位,拜为中郎将侍中,与霍光之子霍禹一起率兵进攻乌桓,得胜还朝。霍光问起战斗方略,千秋口讲兵事、手画城池,对答如流,而霍禹则依赖文书记载,一问三不知。由此,霍光知道张千秋之贤能,而对自己儿子的无能深感痛心,曾慨叹“霍氏世衰,张氏兴矣”。 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汉宣帝下诏,封张彭祖为阳都侯,张延寿为乐成侯。 霍光死后,张安世以大司马卫将军并领尚书事而位极人臣。所谓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正是宣帝以降本朝第一官职,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等外朝官已经不再拥有实际的权力,张安世在父亲死后四十九年超越了父亲当年的地位,进入他高层政治圈的巅峰。 张安世自认为父子都被封侯,权位太盛,便向汉宣帝请求辞去俸禄。汉宣帝命大司农所属都内衙门单独为张安世收藏这笔无名钱,达到数百万。张安世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退出。等听到皇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无人知道他曾参与此事的决策。 张安世见自己父子地位尊显,内心深感不安,便为儿子张延寿请求出任地方官。汉宣帝任命张延寿为北地太守。一年多后,汉宣帝怜恤张安世年老,又将张延寿调回朝廷,担任左曹、太仆。 自汉昭帝封张安世为侯起计算,张安世一门三侯,张安世家族也以八代高官大宦未失侯位,直至张吉,历经西汉、东汉二百年间的政治风云未尝遭到谴黜,为史家称奇。 其间,张安世子孙九代为富平侯,在今日山东惠民县共182年。富平侯国的稳定延续和他们勤俭持家、学习技艺、能殖其货的经营之道和文化熏陶,使富平成为当时全国最为富裕的县区之一。 2011-04-14 时代周报记者 杜光利 发自西安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