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张鸣:是信仰缺失还是底线缺失?

http://www.CRNTT.com   2011-05-08 07:51:27  


 
  国人的底线缺失,从表面上看,是惟利是图,是市场经济刺激的。但从根子上讲,则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了太多的政治运动,运动每每大规模突破底线,杀人可以不偿命,欠债可以不还钱。鼓励儿子斗老子,妻子揭发丈夫。这种集体突破和糟蹋底线的行为,经历多了,人的良知也就没了。虽然在政治高压和强约束下,只能集体作恶,个别作恶的机会不多,一旦运动结束,进入市场经济,没有底线的个人之恶就会突然爆发出来,愈演愈烈。

  加上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又是一个缺乏规则的天地。制定和监守规则的政府,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体现的。官员们和百姓一样,都是经过运动洗礼的人,即使没有经过运动,也一样饱受道德滑落的熏陶。监管者,跟为恶者一样,没有道德底线,把监管变成钓鱼或者养鱼,变成牟利的过程。结果,反过来更加刺激了作恶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作恶之时,更加缺少道德自责。 

链接:椿桦:监管者道德滑坡才是“毒源”

  2011年04月20日08:09广州日报 椿桦

  现在,总算弄明白为啥问题食品的生命力像野草般旺盛了。先看新闻,据新华社消息:记者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猪肉等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等事件,其中都暴露出“马后炮”监管。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执法为利”,为罚款而放任企业违法。

  这么说来,企业违法在某些监管部门看来,不是危害,而是一门“生意”,甚至可以说,企业危害越大,越有利可图。这事儿琢磨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用个时髦的词来说,叫“养鱼执法”——先让违法者慢慢试法,等到他们胆子养肥了,罪行大了,再来收拾、重罚。监管部门是逮着大鱼了,但违法者吃下去的小鱼也不少,这些小鱼便是咱们可怜的消费者。这个逻辑关系很简单:监管部门吃到的鱼,归根结底,还是平民百姓。

  我们从前总是搞不懂,为什么专业的监管部门调查问题总是不如媒体专业,现在疑云算是驱散了不少。没准儿,媒体太专业在某些监管者看来,是搞砸了“生意”。“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前,经常有消费者反映问题,在长达四五个月时间内,各级检测机构“均未发现问题”。河北“葡萄酒造假事件”中,昌黎县当地的假葡萄酒业存在多年,形成了“造假一条龙”,小孩都知道的事儿,监管部门却是“浑然不觉”。他们捂着这些事,大概就是用作向企业要价的筹码。这样的行为堪称剧毒——放纵有毒食品流通市场,其危害不难想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