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清华“真维斯楼”之辩

http://www.CRNTT.com   2011-06-07 14:33:37  


 
向国外大学学什么?

  “真维斯楼”出现后,无论是认同者还是反弹者,都转向国外大学寻找依据。清华大学校方回应,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集资金的通行做法;而质疑的评论,也援引国外大学更多冠捐赠者人名而非企业名的现象,表示四教冠名“真维斯”欠考虑。

  高校为捐赠方冠名,用个人名称还是用企业名称,性质是否完全不同?是否在全国遍地开花的“邵逸夫楼”、“李兆基楼”就更显“人文精神”,而同样捐资助学、冠名做公益的“真维斯”就满身铜臭气呢?

  熊丙奇觉得不能以这样简单化的判断一概而论。他表示,在国外大学,客观而言的确冠人名的现象远多于冠企业名,但并不表示冠企业名的选择就不存在。200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的行政教育和会议中心就冠名AT&T,AT&T公司以2500万美元获得冠名权;2005年,爱达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学将学校体育馆冠名为塔可钟(这是Taco Bell快餐连锁店的名字),得到400万美元。

  “我们不能只看到国外大学冠名的结果,就依此来判定这样是对还是不对。每一所大学都可以有自己的规则,你这么做是错的,我这么做有可能是对的,因为我的师生能够接受。要让学校不千校一面,有自己的个性,就必须有学校自己的决策机制。”熊丙奇说。我们应该向国外大学学习的正是这种决策机制。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冠人名还是企业名,而是在冠名之前,是否经过了师生的充分讨论。“国外大学的冠名过程同样充满争议,与我们不同的是,这种争议往往出现在冠名之前。”

  在熊丙奇看来,“真维斯楼”之所以在清华校园里掀起轩然大波,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挂牌和摘牌都显得过于随意、突然,缺乏民主决策的程序。企业捐了多少钱?除了冠名之外,挂一个宣传企业的铭牌合不合理?捐助的资金具体会用在什么地方?如果这些都经过了事前的讨论,信息的公开,“真维斯”铭牌未必会遭到“喷漆”式的强烈抵触;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恶作剧式的抗议之后,学校依然延续了行政化的思维、拍脑袋的决策,再一次在未经讨论的情况下,就做出“取下的铭牌不再放回”的决定。“这一举措显得很不严肃,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背道而驰—没有严谨的决策机制,这个学校怎么会值得信赖?”熊丙奇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