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中产的崛起在等待底层崛起吗?

http://www.CRNTT.com   2011-09-09 10:35:50  


中产阶级向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理性、稳定的力量。
  中评社北京9月9日讯/“中国中产崛起在等待底层崛起吗?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产和底层都面临共同的‘敌人’,都希冀公民权利有保障,同时更加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的中国,这点是它们的共识,也是未来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爱思想网近日登出评论员石洪龙的文章“中国中产的崛起在等待底层崛起吗?”,全文如下:  

  中产阶级向来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理性、稳定的力量。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论述到“适度或中庸是最优越的,显然拥有一笔中等的财富实在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种处境下人最容易听从理性,而处于极端境况的人……都很难听从理性的安排”,“一个城邦本应尽可能地由平等或同等的人构成,而中产阶层就最具备这种特征。凡是中产阶层庞大的城邦,就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理;中产阶层最强大时可以强到超过其余两个阶层之和的程度,不然的话,至少也应超过任一其余的阶层。中产阶层参加权力角逐,就可以改变力量的对比,防止政体向任何一个极端演变。” 

  而对中国中产阶级的讨论也非常多,一是对中国有无中产的争论,有人认为中国存在中产阶级,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二是对什么是中国中产标准的争论。福布斯给出的的中国中产阶级标准是:生活在城里、25到45岁间、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年入1万-6万美元;而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中产需要是解决住房问题,家庭储蓄和其他货币性资产30万元以上,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日常基本开销不能超过家庭收入的30%,家庭成员有旅游健身、观看文艺演出的经济能力等(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 

  而也有观点认为定义中国中产需要看职业、收入和学历三项。例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陆学艺强调划分的标准:一是看职业,二是、经济收入,三是、看文化水平。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 

  从以上对中国中产的争论来看,中国存在一批收入较高、文化水平较高、职业较好的群体并没有太大的争论,暂且把他们作为中国的中产阶层。 

  而我们关注中国的中产的焦点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职业、经济收入、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看中国的中产对中国整体社会的影响:中国的中产是否更加适度、中道,更加理性和建设性?中国的中产是否能够形成更强的公民意识、培育更强的公民能力,是否能够助推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 

  因此,单从许多人对中产的期待及其定义中的中产的行动来看,中国的和他国的中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的中产似乎并不是追求稳定,尊重既有社会等级,不希望社会变动太大的阶层,反而中国的中产代表具有较高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因为,与上层相比中产的力量太弱小,而且中国本身就在不稳定之中,体制的力量非常强大,中产的自身的命运未定,一不小心就可能从中产跌倒底层,使得中国的中产也便无从追求社会阶级的稳定,反而重要的是增强自身的对抗能力,减少对自身的伤害,争取更多的利益和权利。 

  而对于中国的整体社会而言,中国中产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底层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中产阶层与底层阶层发展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向对于中国未来整体社会结构的影响如何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