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用制度红利释放增长潜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1-02 08:56:47  


中国经济以超高速为特征的增长周期渐趋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长应以平稳、可持续和福利分享为特征。
  中评社北京11月2日讯/住建部人士日前关于房产税的表态,框定了房地产行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路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资源税和增值税等多项政策也密集出台。

  中国证券报发表社评指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背景下,这些预调微调措施有利于舒缓经济增速下滑幅度。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旨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积弊,结合起来看,则远远超越短期宏观调控的范畴,而应被视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相信,制度性改革带来的红利,将释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宏观调控富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才能更好地熨平经济波动。必须承认,目前的经济形势既不需要也不支持宏观政策立刻、全面重回宽松,但一些局部问题确实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决定了要谨慎使用总量色彩浓厚的货币政策,多在具有定向调控功能的财政、产业和区域政策层面下工夫。

  针对本轮经济增速放缓和部分领域风险暴露,国家采取的措施是“精确打击”。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正逐步得到有效解决。若单独看,每一项措施都可谓“切中要害”,但将这些措施放在更大的宏观视野下考量,则它们不仅仅限于短期调控的意义,更应看作是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开始,是在新时期对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传承。

  文章表示,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就是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解放生产要素,使劳动力、土地和资本逐渐按照市场化机制的要求进行定价、交易和分配。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支柱型产业变迁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动力也全赖于此。时至今日,与三十年前相比,生产要素禀赋已有所变化:劳动力数量从几乎无限供给变为边际递减,土地等许多自然资源稀缺,而资本从绝对稀缺变为相对富裕。同时,中国出口总额已超越德国,位居世界第一,外需推动式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这些看似简单而渐进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随着劳动力、资源和资本禀赋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增长模式须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同时,在劳动密集同时兼具资本与技术密集领域开拓成长空间。这就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生产要素中的潜在动能。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