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先别急着庆幸蓝天计划“如期实现”

http://www.CRNTT.com   2011-12-20 11:24:44  


有关蓝天计划的完成数据,政府部门的态度和群众感受总是不在一个节拍上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讯/“‘治理力度赶不上污染速度’。缘何?还是一个“快”在作祟:只顾经济的高速,忽视乃至漠视环境治理。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点,就是蓝天计划的‘如期实现’。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旦公布有关蓝天计划的完成数据,政府部门的态度和群众感受总是不在一个节拍上。群众凭直观感觉,不相信动辄多少个蓝天;政府官员依据本本上的标准,理直气壮地驳斥怀疑论者――对官员而言,蓝天的多少关乎年底的考核;而百姓,则暗暗担忧灰蒙蒙的天害死了多少肺细胞。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南辕北辙,何来‘在同一片蓝天下’呢?”《现代快报》今日登载评论员西风的文章“各地且慢庆幸蓝天计划‘如期实现’”,全文如下:

  2011年还有最后十几天。这两天,全国多个城市的天气不错,湛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市民在这样的天气心情很好,但心情好的,除了百姓,还有那些与蓝天计划有直接关联的政府部门管理者。

  近年来,为了治理空气污染,各地纷纷出台“蓝天行动计划”,规定本地区“蓝天”要达到全年天数的百分之多少。大致的查一查,大多在300天以上,有的达到320个蓝天,也即污染天最多不能超过45天。每年到了12月份,每个城市的蓝天计划主导者和执行者,都要掰着手指盘算,自己的“辖区”污染天数有没有突破计划,剩下的日子里,还会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脏天气”?他们亟需防范的是,蓝天计划在最后关头泡汤。

  在最后一刻“翻盘”的例子不是没有。

  每年的12月份,是不少大城市一年当中除春季以外第二个空气质量最差的时段。因为冬季是传统的灰霾逆温高发的季节,一些城市没有完成蓝天计划,往往就是栽在12月的连续“污染天”。

  一些地方,空气污染严重,“保蓝”的压力很大。在空气质量上若长期得不到改观,职能部门无法向民众交代。因此多数城市,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检测手段,往往还没到年底,就估算污染的天数,有没有超过限定的标准。一旦形势乐观,“保蓝”计划能够如期实现,这些地方自会无比庆幸。

  当然,现有的“蓝天计划”,实现起来确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因此,我们不能单纯怀疑它的成就和给民众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也要指出,完成计划的城市决不可以高枕无忧。

  昨日,人民日报报道:据环保部门最新统计,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这个消息与一些城市的蓝天计划骄人业绩发生了轻微“碰撞”――难道,人民日报中“一些大城市”并不代表他们?

  其实,这些城市的“庆幸”只是计划政绩的庆幸,未必是民众健康的幸运。目前,各地蓝天计划的检测数值其中一项“可吸入颗粒物”,依旧是PM10(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不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按照空气检测专业人士的话说,PM2.5能够占到PM10的三分之二以上。明白一点解释:如果拿PM2.5来检测,那所有完成310个以上蓝天的城市早就上了黑榜。

  这也是近来关于PM2.5纳入空气质量检测的争议所在。对许多地方政府来说,一旦把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作为“蓝天计划”的检测硬杠杠,那所谓300个以上的蓝天目标真要全泡汤了。

  但是,你不把PM2.5纳入考核,不代表空气的污染就轻微了许多,不代表群众的健康就少了威胁。也只是环境官员的压力轻微了一些,政绩落空少了些威胁而已。

  环保专家指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天。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都能降低能见度,不过,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环境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注意,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这里面有工业气体污染、建筑施工扬尘等。

  管大自然难,但遏制化工污染、建设污染,政府义不容辞。这几年,多地环保部门、住建部门等都在治理工地扬尘、禁止焚烧垃圾、外迁化工企业上想了不少办法,出了许多力,但“治理力度赶不上污染速度”。缘何?还是一个“快”在作祟:只顾经济的高速,忽视乃至漠视环境治理。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点,就是蓝天计划的“如期实现”。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旦公布有关蓝天计划的完成数据,政府部门的态度和群众感受总是不在一个节拍上。群众凭直观感觉,不相信动辄多少个蓝天;政府官员依据本本上的标准,理直气壮地驳斥怀疑论者――对官员而言,蓝天的多少关乎年底的考核;而百姓,则暗暗担忧灰蒙蒙的天害死了多少肺细胞。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南辕北辙,何来“在同一片蓝天下”呢?

  这几天,随着冷空气到来,中东部许多大城市的雾霾烟消云散。“很遗憾,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见到蓝天在全国很多城市变成了一种奢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见人民日报)。

  我们总不能把“蓝天梦”寄托在冷空气的到来上吧!“蓝天计划”倘若成为空气质量的遮羞布,那么,我们还是有必要揭开它。尽管,有些人可能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