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缺失批判 小品衰落

http://www.CRNTT.com   2012-01-30 14:54:00  


 
小品无批判,自然没市场

  2012年01月30日05:35 重庆时报 作者:毛建国

  央视春晚已经落下帷幕,赵本山的缺席,留下不小的遗憾。和鼎盛时期的16个语言类节目相比,今年的7个节目少了一半还多。1月28日晚,哈文接受采访时直言,小品已经没市场。(1月29日《北京晨报》)

  小品和相声是“哥俩好”,说小品没有市场,和说相声没有市场差不多。现在,很多相声演员都已经改行,有的当官了,有的唱歌了,有的演戏了,留守的像冯巩也说不清是在演小品还是在演相声。可沉沉灰色中,却还有着郭德纲德云社火爆的亮色。同样,当哈文感慨小品没市场时,赵本山和徒子徒孙们还被多家地方台追捧。

  这是种对立的现实。可现实逻辑是,当市场出现对立情况时,原因往往不在需方而在供方,在于供方没有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同是小品,过去与现在明显不同。过去的小品,或许表演形式还很粗糙,但内容却很大气,关注的是大社会,反映的是大主题,流动的是大情怀。可现在的小品,似乎只剩下了几个小品名角相互拿名字拿相貌贬损取乐,剩下了拿底层群众开心调侃。当讽刺不再时,小品怎么可能还有市场?

  人们喜欢的小品,应该是文艺界的杂文,以小见大,讽刺中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调侃中有着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思考;而不是小品文,小情小调,小打小闹。当然,不能说小品文没有市场,但如果杂文写成小品文,那还要杂文干什么?同样,如果小品失去批判的力量,一味变成插科打诨、油腔滑调的小丑戏,那倒不如看马戏团表演。

  小品无批判,自然没市场,这也是包括相声、小品在内众多批判性节目渐冷的重要原因。如哈文所言,小品的疲软是一个整体性态势,“到了春晚这种特殊节点,其实本身就很难”。但要看到,小品的问题不仅出在创作、表演等环节,舞台同样是一个重要方面。哈文表示,大家已经不靠春晚这一个平台获取笑料。这句话很有代表性,一定意义上表明,春晚舞台本身就把小品定位为提供笑料。春晚对小品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当春晚拒绝批判时,平时小品就不可能有批判。这也一定程度上证明,当前小品出现的问题,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春晚好恶引起或者推动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