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消费者凭什么就是上帝?

http://www.CRNTT.com   2012-02-23 12:18:39  


“消费者就是上帝”只是商家的一种普通营销手段,它不是更不应该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中评社北京2月23日讯/近日,美联航拒载中国夫妇事件引发了关注,因为与空乘发生口角而遭报警并被拒载,这应该是在国内习惯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涉事夫妇所没有想到的。服务业往往给人一种“顾客总是对的”的错觉,但其实这不过是一句营销口号,而不是也不应该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一、“上帝”是中国意译

  西方并不常用上帝来形容顾客,“顾客就是上帝”是在日本歌手三波春夫的说法基础上意译而来

  在中国,“顾客就是上帝”似乎是一句随处可见的口号,但这句貌似舶来品的短语中的“上帝”一词其实并没有特别对应的翻译。通常西方并不会用上帝(god)这个词来表示对顾客的尊重,往往代之以“顾客优先(customer first)”,“顾客总是对的(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或者“顾客就是国王(The Customer is King)”等。

  更为相近的说法来自于日本,但是有趣的是这说法并非出自制造业,也不是出自服务业,而是由日本歌手三波春夫于1961年的时候提出的。三波春夫的原话如果直接翻译,应该是“顾客就是神”,这个“神”对应日本神道教的多神。此言一出,即惹来争议,媒体将这句话列为“暴发户的拜金主义”的典型。为此三波春夫曾多次解释,说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自己对观众唱歌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对神明祈祷一般。但不管本意如何,这句话迅速被服务业追捧成为口号,而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中国式意译,“顾客就是上帝”这个说法就产生了。 

  二、这种理念源自美国零售业

  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提出了“顾客总是对的”,后来成为服务业格言

  作为一种营销理念,“顾客就是上帝”则应追溯到19中后期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一般认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马歇尔.菲尔德(Marshall Field)和他当时的手下,后来创建了英国塞尔弗里奇百货的哈里.戈登.塞尔弗里奇(Harry Gordon Selfridge)一同提出了“顾客总是对的”(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这一影响深远的营销理念。同时,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还将零售业当时所奉行的顾客自慎(caveat emptor),即商品一旦出售概不负责的原则,改为无条件退货。并在商店设置凳子等便民设施,让那些在购货时犹豫不决的顾客坐一坐,并建立了休息区,供过于疲劳或者兴奋的顾客稍事休息以便有精力继续采购。

  “顾客总是对的”体现的是一种把顾客至于工作中心,不仅出售商品并且出售服务的营销思路。在19世纪那个现代服务业还不甚发达的时代,这种营销手段自然大获成功,甚至被服务业所接纳成为一种新的准则。后来塞尔弗里奇在英国创办百货公司,就是继承了这种理念并再次获得成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