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莫让“中国事务部”变花瓶 | |
http://www.CRNTT.com 2012-06-10 09:03:40 |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甫上任即对党内人事进行改组,周一和周三分别了公布了一系列党务主管名单,包括秘书长、副秘书长、政策会、组织部、社运部、国际事务部、客家事务部、妇女发展部、网路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但苏贞昌胜选当晚即宣布要成立的“中国事务部”,倒是“只闻楼梯声,不见人下来”。 最近几天民进党内盛传苏贞昌属意由谢长廷主管“中国事务”,而曾任“行政院长”、民进党主席等党政要职的谢长廷亦表示愿意“不计名份”地协助新党魁处理党内事务。他还意有所指地说,在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或“中国事务部”前,应先进行中国政策辩论。也许有人会不解,为什么不能在成立有关部门后,再辩论两岸路线呢?诚然,成立“中国事务部”与辩论大陆政策,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但进行次序的先后则会产生微妙的效应。素有“智多星”之称的谢长廷深谙其中的道理。 众所周知,民进党在今年大选败北后,对历来两岸路线的反省至今莫衷一是:到底“台独”路线是不是造成大选失败的根本原因?到底“台独”党纲是否需要修改?到底将来如何与大陆交流?这些议题在民进党内仍是各执一词,毫无共识。 民进党大老林浊水日前指出,关于两岸主张,党内有三种路线:一主张废除“台独”党纲,创造与大陆对话的条件;二是激进“台独”路线,坚称两岸是“国与国”关系;三是温和“台独”路线,既维护“台湾主权”,又赞成与大陆交流。可见,第一种路线与后两种路线有本质上的区别,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样两极化的分歧中,即使成立“中国事务部”,即使由德高望重之人主管大陆事务,也都难以有所作为,而且还会变成各派的箭靶,最后倘若招架不住,中箭落马也是意料之中事。谢长廷在民进党打滚多年,不会不知道主管两岸事务其实是块“鸡肋”。因此,他主张先进行辩论,凝聚共识,有了方向,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自己也不会成为“炮灰”。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