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谁炮制了“野鸡”期刊?

http://www.CRNTT.com   2012-07-03 09:13:15  


杂志《大家》
 
发论文vs卖版面:干柴烈火,一拍即合 
 
  文学杂志:以伟大的名义憋屈地活着

  毛主席给刘胡兰提的那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如今被很多屌丝自嘲地改为“生的伟大,活的憋屈”。而文学杂志作为一种经常跟“净土”、“纯洁”、“高雅”等次联系起来的高品质读物,其立意之高,与生存状态之窘,恰可以对应伟大与憋屈两种状态。

  作为《大家》的同行兼竞争对手,《收获》杂志的执行主编程永新倒是对《大家》的遭遇颇为同情:“现在大家都关注《大家》收版面费发稿,其实,别的不少刊物也变相这么做。这种做法,我觉得他们也是迫不得已。这些文学杂志曾经很辉煌,确实发挥过作用。但是当下,人们的兴趣变得多元,新生媒体很发达,纸质阅读式微,大家对文学的兴趣降低,纯文学已非常边缘化。供给量已超过读者需求,生存异常艰难不难理解。” 
 
  中国式文凭:当穷酸文人遇到呆头书生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文学期刊的现状。然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全国有那么多杂志都在搞收费登稿,其真正原因还在于海量的登稿需求。当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登稿需求,与文学杂志工作人员落后的收入水平碰撞到一起时,“野鸡刊”就应运而生了。

  作为中国人,学历、职称的重要性无需多说,大家自然明白。而如果想拿到学历,想评上职称,论文就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而可以称得上“论文”的,则要有个统一标准,于是“在国家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就成了几乎所有学历、职称评定时,对论文级别的硬性规定。如今的大学能学到多少东西,大学生写出的论文有几成学术色彩,我们心知肚明。而另一方面,在我们的周围,“权利寻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任何人手里的任何权利,都可以被量化成一定数额的金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就囊中羞涩,读者寥寥的清高文学杂志,其手中的“国家重点期刊”牌子,就成了杂志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利,有无数资质平平的学子、文青跃跃欲试想租用这个权利。生存艰难的,手里有权;需求旺盛的,手里有钱。当这二者相遇,一条供求平衡的产业链就形成了。
 
“杀鸡”治标不治本 “论文核心观”催生野鸡刊 
 
  “野鸡刊”是论文经济下的怪胎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所谓“野鸡刊”,不过是为满足一部分人需要,又能填饱另一部分人钱包而生出的怪胎。这个怪胎的接生婆,不是买卖双方,而是催生出莘莘学子对论文强大购买欲的那股力量。

  据报道,类似《大家》这种正刊与野鸡刊起飞的情况,只不过是庞大的论文市场的冰山一角。有关人士估算,我国论文买卖的“产业”规模已近10亿元,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整个产业甚至涉及全国大大小小的高校、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从政府公务员、学术机构人员,到普通职员、本专科学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