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北大11位校长助理的合理性在哪里?

http://www.CRNTT.com   2012-07-05 11:56:34  


 
  延展

  高校设置校长助理成常态

  在北京的七所“985高校”(即俗称副部级高校)里,除了清华大学官方网站的“领导名单”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否有“校长助理”外,其余几所高校均有校长助理。

  其中北大有11人,人大有6人,中国农业大学1人,北京师范大学3人,北京理工大学3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其实京外的985高校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均有校长助理的设置。

  和北大的情况差不多,这些校长助理本来就有自己的其他职务。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三名校长助理中,曹卫东是党办校办主任,杨耕是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经理,张凯是北师大资产管理处处长。

  不少副校长当过校长助理

  在上述校长助理中,有不少“校长助理”后来升职为“副校长”。有教育界分析人士认为,“校长助理”有时候是升迁途径之一。

  如北大现任副校长刘伟曾担任多年的校长助理兼北大经济学院院长;人大刚刚获任的副校长刘向兵和查显友,均有“校长助理”的履历。刘向兵担任“校长助理”期间的职务是党办主任,查显友担任“校长助理”期间的职务是财务处处长。

  上个月刚刚获任的农大副校长龚元石,也担任多年的“校长助理”职务,但他是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曾担任过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李和章,也曾担任过该校的校长助理。

  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在中国农业大学期间也曾担任过“校长助理”职务,之后还担任过中国农大副校长。

  专家观点

  “校长助理职位存在潜在利益”

  昨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本报采访说,“校长助理”的岗位都是由高校自己设置的,论行政级别还多是“处级干部”,确实不占用专门的岗位和行政级别,但“校长助理”的头衔仍能带来很多潜在利益。

  校长助理可获取更多学术资源

  熊丙奇认为,如果像北大声明中所称,“职位的设立并不占专门的行政资源和岗位级别,他们兼职协助分管校长处理相关事务”,即便不设置这样的头衔,这些人也一样可以协助校长来发挥作用,“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很在乎这个头衔,获得这个头衔后,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

  熊丙奇解释说,“校长助理”的头衔给外面的感觉就是校领导的级别,可在学术交往中抬高自己的地位,如果他们申报学术课题,能很好地为自己获取学术资源服务,能为自己带来教育声誉和学术资源,“这到底是校长助理为学校服务,还是学校为校长助理服务?”

  岗位设置或向校领导过渡

  熊丙奇分析说,设置校长助理属于大学自己的权限,但大量校长助理岗位的存在,反映大学行政化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行政岗位供不应求,校长助理在社会看来,已经是一个校级领导了。”

  他还认为,从实际来看,“校长助理”是一个过渡岗位,这个岗位设置的初衷可能是为校长做一个参谋,为校长提供辅助。但后来这种岗位设置却发生了变化,那就是作为副校长的后备人员和“校领导”梯队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毕竟在校内处级干部规模比较庞大,如果身兼“校长助理”,相对于其他同样是处长的中层干部,“校长助理”这一头衔会比较有优势。

  本版稿件采写 新京报记者 郭少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