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中国游击队之母”赵老太太

http://www.CRNTT.com   2012-07-14 10:52:15  


赵侗(左四)与晋察冀八路军干部合影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讯/曾被全国民众尊称为“游击队之母”的赵老太太,和他的儿子、华北国民抗日军领袖赵侗,是一对被历史遗忘了的母子。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曾一度重燃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之光,而随着内战的硝烟散尽,他们的故事遂被尘封。

  近年来,赵老太太母子的事迹,逐渐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某些纸媒也针对这些网络传言刊登了“辟谣”文字。但网络传言也好,纸媒“辟谣”也罢,因为部分的环节缺失和史料错误,并没有能够真正还原这对母子的历史面貌。

  腾讯历史今日话题日前登载文章《“中国游击队之母”赵老太太》:

上篇:九一八事变后,赵老太太率全家三代参加抗日

  赵老太太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九一八事变日寇的入侵。老太太自此放弃了一个普通农妇的生活,而成为举国皆知的“游击队之母”。

  1938年,赵老太太和她的游击队因媒体报道而举国皆知

   赵老太太是何许人也?从一幅名为《游击队之母赵老太太赴港募捐抗日》的照片中可以略窥一二:老太太一身黑色长褂端坐正中,左右环绕者是德高望重的何香凝(前排座位左二)和邓颖超(前排座位右一)等贤达名流。可见老太太当日的声望之隆。

  赵老太太全名“赵洪文国”,因夫家姓赵,故当年媒体一致称呼其为“赵老太太”。老太太是在抗战最艰难的1938年被国人所熟知的。这一年,年近60的老太太离开自己与儿子赵侗亲手创建起来的游击队,从华北乘坐拥挤的难民列车来到汉口,给国民政府带来了北方抗日游击队的消息,同时也希望寻求到政府对游击队的承认与支持。最早报道老太太来到武汉的,似乎是某家外国报纸。其报道后来被上海一家专门刊载翻译稿件的《译报》转载。这则名为《中国游击队之母》的报道说: 

  “说来难使人相信,在平汉线北段不断给日军以困扰的中国游击队二万人,他们是由一位六十七岁(编辑注:当为五十七岁,报道有误)的老农妇所组织推动的。她的头发虽已银白,但身体却仍像橡树一般地结实。她能同时握两枝手枪,而且能射中她的敌人。”

  因为这段报道,赵老太太在民间得到了一个“双枪老太婆”的神奇绰号;四川地区流行的“双枪老太婆”传说,一个重要的原型就是赵老太太。但这家外国报纸的报道其实有误,老太太拥有一双小脚,并不适合参加战斗;后来接受采访时,老太太也坦承自己不会打枪。不过这点小错误并不妨碍赵老太太和她的传奇故事迅速通过各种大小报刊传遍大街小巷;这年秋天,许多有影响力的战时媒体,如《立报》、《星岛日报》、《救亡日报》,纷纷报道了老太太和她在华北的儿子赵侗所率领的抗日游击队的故事。这些媒体的报道,为我们留下了关于赵老太太早年经历的珍贵资料。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