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郑永年:中国教育哲学的未来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24 10:39:02 |
知识界得确立专业精神 再者,政治和知识之间边界的确立不仅仅是行政当局的事情,更是知识界本身的事情。中国的教育界和知识界,有两种倾向性阻碍着这种边界的确立,需要我们做深刻反省。第一,在很多场合,知识界本身不想取得独立地位,而过度依赖权力和利益。很多人把教育和研究看成追求自己利益的职位,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很少有兴趣,更不用说是激情(passion)了。因为他们从权力和利益那里可以获取那么多的好处,他们根本就不想割断这个关联。第二,另一个群体则相反,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对权力持批评态度。不过,这个群体也不见得具有专业精神,对专业感兴趣。他们不和权力合作并不表明他们的独立性。无论是依附权力还是反对权力,知识界的目标都不是自己的专业主义,而是利益。这种局面不改变,最好的政治环境也无济于事。 但是,这里也应当强调的是,教育界的自治和独立地位,并不是说教育界可以“无政府”。无论哪个国家,教育界是最具有规制的一个领域,个人、系所、学院等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必须加以规制。中国的政治和行政仍然控制着教育界,但荒唐的是,教育界内部几乎出现无政府状态。除了批评政治,中国的教授和学者是全世界拥有最大自由的一个群体。教授、系所和学院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做。除了没有专业主义精神,他们什么品德都有了。如果这种无政府状态继续下去,如果教育界规制制度不能得以确立,无论怎样的自治和自由,都无助于专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要确立政治和知识的边界,知识界本身必须首先确立自身的认同和自己的边界。除了一些敏感的政治领域,知识界并没有什么阻碍来进行知识创新。应当看到,至少在一部分学者中间,学者的主体意识也在产生和发展。这是一个好的趋势。知识界必须确立专业主义优先原则。知识界追求权力不可避免,但要意识到,通过依附或者反对现存权力来追求权力,是最无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不仅加重着知识和权力之间的依附关系或者紧张,而且也有害于知识本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追求专业主义。专业主义本身可以成为权力的巨大的资源。专业主义的本质就是知识为了知识,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的知识,教育是要解放人的个性,培养独立精神,释放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创造。一个人从事知识事业的人,不应当过问其所创造的知识是否和社会、政治和经济相关。如果是解释世界,其知识肯定是和现实相关。知识如果对实际的政策造成了影响,创造了社会价值,那是知识的副产品,而不是目标。如果没有这种对知识的独立品德的认同,就很难成为知识的创造者,也很难成为教育家。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中国经济改革方面学到一些经验。中国可以容许在现存的教育体制外,长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即民办学校。中国第一波民办学校并不成功。无论从动机和体制设计上,民办学校和现存的学校并无任何质的差别,大多是现存体制的简单复制。大多民办学校只是看重教育这块市场,主要的目标是利益。从国际经验看,这种民办学校不会有多大的成功概率。教育机构是非盈利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当容许那些具有真正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来办学。民办学校应当努力在体制创新上下功夫,而不是简单地分割市场。体制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我们这里只是列举了少数几个例子,来说明教育哲学的变化可能对知识界带来的影响。很显然,正如在其他领域,教育哲学的改革也要呼吁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不仅仅是针对政治行政当局而言的,而且更是对知识界本身而言。新教育哲学的确立,必然会导致一个新教育局面的出现。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研讨会”(北京,2012年4月21日)上的发言的第三部分。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