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保障性住房还是住房保障 | |
http://www.CRNTT.com 2012-09-01 09:32:13 |
中国网刊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文章称,城市房价在过去10年以来的迅速上涨乃至泡沫化,是中央政府近年来开始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主要原因。应该说,在当前房价超过大多数城市化过程中新增家庭支付能力的背景下,适当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确有一定必要。但为什么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去建设保障性住房呢? 文章分析,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使中央不断施加压力,相当部分地区实际上依然非常缺乏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的积极性,尤其是没有积极性去为那些真正需要住房的外来农民工家庭、以及非本地户籍的大专毕业生提供保障性住房。道理很简单,在地方财政垄断、过少供给商住用地、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商住用地出让金搞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开发区的情况下,要求地方政府大规模提供保障性住房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一旦开始大规模供地以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地方政府不仅商、住用地出让金收入会显着下降,而且还需要直接增加建房和维护支出。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那些房价高、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就不足为奇。即使短期内地方迫于中央压力会做出一些动作,但如果要求地方长期这样做,除非中央愿意大规模增加转移支付,否则很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中央请客,地方买单”,最后难以实施。由于并非所有地方都有足够财政实力和融资能力,就出现了河北石家庄没收住宅用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以及部分地方以企业员工宿舍“充数”保障房,甚至把职工宿舍、教师宿舍,动迁安置房都为保障房来凑数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即使能够建起广覆盖的保障性住房,这套体系能够有效运作吗?从世界各国经验看,早期公租房供给少的时候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后期公租房管理运营负担加重,很多政府开始逐渐退出;更多的是政府通过激励政策发挥杠杆作用,让私营机构建设、提供、管理公租房,政府仅负责监督及准入的管理。实际上,世界上广覆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案例并不多,即使是被认为比较成功的香港,大规模公屋体系建设也因其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破坏、商品房价格过高、政府被地产商俘获而屡遭诟病。此外,各种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公租房后期管理和监督问题,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 出现各种问题就在所难免了。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