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刺激内需的终极推手——婴儿潮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11:08:32  


自1946年起,美国进入长达二十年的“婴儿潮”生育高峰
  中评社北京9月7日讯/近期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引发各方关注及讨论,日前中国青年网登载专栏作家史律的评论文章“刺激内需的终极推手——婴儿潮”表示,就中国大陆急剧老龄化的特殊国情来看,参考一下美国在二战以后的“婴儿潮经济”,也许不无益处。全文内容如下:

  近期我们的经济发展放缓,引来各种议论和担忧,各路刺激经济的献策也纷纷出笼。建议继续捧红楼市的有之,建议人民币贬值恢复出口规模的有之,这些措施无一不带有重启通胀、提高生活成本的负效应。其实,就中国大陆急剧老龄化的特殊国情来看,参考一下美国在二战以后的“婴儿潮经济”也许不无益处。

  二战结束之后,几百万美军官兵解甲归田,开始过起“老婆孩子福特车”的美国生活。美国经济随二战走出了大萧条,也给这个时期铸剑为犁的美国人带来了养育大家庭的自信。自1946年起,美国进入长达二十年的“婴儿潮”生育高峰,直到1965年越战时期才告一段落。从五十年代的婴幼儿产品和卡通片兴盛开始,“婴儿潮一代”所到之处,投资消费大涨,内需猛增,构成了美国几十年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甚至最早进入老龄化、最早出现“兵源荒”“用工荒”的苏联之所以在冷战当中败于美国手下,也和苏联没有和美国“婴儿潮”相当的生育高峰来补偿二战人口损失密切相关。

  如果我们追踪二战以来美国的几轮消费和投资热,从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几乎每一波改变生活方式的经济大潮,背后都有“婴儿潮一代”带动的消费力。五六十年代除了以卡通片和婴儿食品普及为象征的婴幼儿产品和儿童影视热潮之外,还有人口激增带来的郊区城市化和汽车平民化这两大消费新趋势。七八十年代,随着受过良好教育的婴儿潮一代进入青年时代,新一代的电子产品迎来了大规模普及的黄金年代:这个年代普遍升级换代的家用电器包括便携式录音机、录像机、微波炉、电子游戏机等,办公设备方面的更新包括计算器、个人电脑、彩色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等,通信方面则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手机等技术逐渐转为普通消费品。而婴儿潮一代进入中年、达到家庭收入巅峰期的九十年代,则是中高档家庭用车、度假旅游和电子商务开始风光的岁月。一部“婴儿潮一代”的生命史,就是美国不同消费品产业后浪推前浪的发家史。

  伴随婴儿潮一代成长历程的经济潮流除了他们的消费动向,还有政府、私营企业和个体投资者针对这代人年龄轨迹的先期投资布局。二战之后人口激增促进郊区城市化和汽车平民化,这两个趋势又推动各级政府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网,连带为产业物流提供“从门到门”的便利。婴儿潮一代广泛投资购买大独立屋的九十年代中后期直到二十一世纪头几年,则是美国楼市长达十几年的旺季。而从二十世纪末开始,随着婴儿潮一代开始进入慢性病多发年龄,制药业和医疗器械业加大了新药新器械的研发动力,创新层出不穷,大大巩固了美国在制药等领域的全球霸主地位。

  “婴儿潮经济”的可持续性不仅仅表现在他们这一代人不断创造消费和投资热点上,还在于婴儿潮一代进入生育年龄之后的婴儿潮余波。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他们的父母一辈,婴儿潮一代的生育率较之其父母辈要低得多。一般的婴儿潮一代美国女性平均来说也就只生两个孩子,不像她们的妈妈平均生三到四个孩子。然而因为婴儿潮一代的人口基数大,婴幼儿死亡率又进一步下降,再加上移民因素(移民的生育率普遍高于本国人口),平均一个女人生两个孩子的生育率仍然带来和婴儿潮高峰时期相当的出生人数。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和长达二十年的婴儿潮遥相呼应,“婴儿潮余波”又持续了足足二十年,促使美国社会继续大力投资新世纪的教育产业,也有力保证了美国在婴儿潮一代退休之后的总劳动力供给,使得美国在近期内不会面临类似日本那样的工作人口相对退休人口不断萎缩的窘态。

  和美国相比,美国在二十世纪后期的政治军事竞争对手苏联就没这么幸运了。苏联在二战损失大批青壮人口之后,并没有一个类似美国那样规模的婴儿潮来恢复元气,特别是多数民族俄罗斯族的生育率更是比苏联中亚少数民族的生育率低一截。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冷战时代就指出,苏联作为欧洲最早开始老龄化的国家,其劳力资源的枯竭将成为这个国家的致命伤。到冷战后期的八十年代,苏联政府在俄族青年当中征兵已经有相当难度,而少数民族兵源又很难让不信任少数民族的苏联政府放心。这直接促成了戈尔巴乔夫的裁军行为,也间接加速了苏联的分崩离析。

  无独有偶,美国在七八十年代最厉害的经济竞争对手日本也倒在了低生育率这一坎上。从七十年代前期日本生育率跌落到2.0以下开始,日本的新生代在人口数量上长期低于他们的父辈,这无论是从国内消费需求角度还是从国内投资需求角度都是日本的终极利空因素。从人口角度看,日本长期的“滞胀”现象其实不难解释,因为劳力短缺、劳力成本高企所以国内产品和服务都相当昂贵,同样因为劳力短缺、来自老龄人口的负担沉重,经济自然也就增长乏力。在大幅度改革移民政策之前,日本再也没有力量来挑战人口不断增长的美国。

  说到这里,“如何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刺激内需”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很清楚了。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小小的婴儿潮来创造孕妇、婴儿和幼儿相关的消费热潮、刺激教育幼托设施投资热潮、创造教育和母婴护理等多个产业的就业,那么对经济的刺激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今天的中国,政府若想迎接一个小婴儿潮丝毫不多花一分钱,毫无其他刺激方案那样制造泡沫的负作用,而且还有减缓老龄化、减少老龄社会高额税负的长期正面效果。而且由于中国女人现在平均的生育意愿也只有一点七,任何婴儿潮都根本不会达到美国1960年平均一个妈妈生三四个这样的程度,对婴幼儿服务设施也不会有过大的冲击。放眼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乏力的世界,也只有中国大陆拥有这样一个既不花钱又不用担心制造泡沫就可以明显刺激经济的选择,这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