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消费转型的真正含义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08:48:34  


  中评社北京9月19日讯/次贷危机后受外需走弱的影响,“消费转型”成为一个常被提及的词汇。大家都希望通过增加消费占经济的比重,让它更多地承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任务,以抵抗增长减速的压力。但如果仅仅把消费转型理解为一种刺激内需、稳增长的政策手段,就误读了消费转型的真正含义,也低估了它的意义。

  证券市场周刊发表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文章表示,中国的消费确实有些偏低,但消费占比多少才算是合适,却很少有人能回答清楚。从根本上说,这取决于经济增长的目的。如果承认经济增长目标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福利,那消费就应该越多越好。但消费是一个序列,因此最大化的含义并不是让某个具体时点的消费最多,而是要动态的最大化整个消费序列带给居民的效用。这在居民的时间偏好与投资回报率相等或者简单地说消费与投资动态平衡的时候可以做到。

  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农夫今年消费1斤粮食带来的效用与明年吃2斤粮食带来的效用相当,这是农夫的时间偏好。那么当今年播下的种子足够多,让种子的边际回报率是2的时候,即1斤种子明年长出2斤粮食,消费与投资就取得了动态的平衡。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播种,都会让农夫今明两年的效用之和下降。

  不过,理论的阐述似乎并没有告诉我们想知道的答案。投资回报率或许还可以在现实中观察到,但居民的时间偏好却无从捉摸。因此,我们也无从借助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找寻出最合适的消费率。但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告诉我们合适的消费率应该是多少,取决于居民的时间偏好和投资回报率。理论虽然不能告诉我们它们具体的数值是多少,但市场知道。

  文章认为,在真实世界中,居民的时间偏好和投资回报率在金融市场中相互作用,引导资源在消费和投资间合理分配。居民的时间偏好决定了其可以接受的储蓄回报率,而储蓄回报率又对需要融资的投资项目提出了投资回报率的要求。所以,在储蓄经由金融市场流向投资的过程中,居民的时间偏好就成为了筛选投资项目的依据。最终,市场会找出那些回报率与居民时间偏好相契合的投资项目,把这些微观投资行为加总起来,在宏观层面达到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因此,消费率应该是多少的问题就由高效运转的金融市场解决了。事实上,离开了这个市场机制,我们不可能知道恰当的消费率是多少。

  因此,消费转型不应该,也不可能以某个具体的消费率数值为目标。消费转型应该做的,是构建高效运转的金融市场,让市场在汇总了居民的时间偏好和投资回报率信息之后,将资源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而形成对经济体而言恰当的消费率。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