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网络时代的中国式“扒粪”

http://www.CRNTT.com   2012-12-17 19:27:13  


 
   从调查报道到微博“扒粪”

  “中国不是现在才进入‘扒粪时代’。”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告诉《南风窗》记者。作为媒体研究者,他确切记得,大规模的舆论监督发端于1998年。从那时候开始,《南方周末》、《南风窗》、《财经》等平面媒体开始发力,发表了大量的调查报道,再加上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曝光了诸多潜藏在社会、政府、企业中的“内幕”,媒体“扒粪”有全面开花之势。回忆舆论监督在中国的发展之路,1998年时任总理朱熔基视察《焦点访谈》时的题词依然令张志安很激动,几乎不题词的朱熔基为《焦点访谈》写下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话。

  2003年,随着“孙志刚事件”的曝光,媒体“扒粪”达到了顶峰,此次曝光的成果是被人诟病已久的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然而,据张志安观察,也是从2003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

  平面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的消退由网络接棒了。《环球时报》的评论称,“中国的舆论监督兜了个大圈子,现在却通过微博这个‘混乱丛生’的地方得以真正开始。”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网民对热点反腐事件和案件舆情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一半左右社会热点问题首发于网络,而传统媒体上的热点问题在播报后,当天即有70%传播到网络上。网络显然具备形成舆论监督的强大气场。

  “网络扒粪”最初却是以不甚光彩的“人肉搜索”的方式登场。2006年,网友“铜须”被指介入他人家庭,遭到网友曝光个人信息,随后受到大量人身攻击和骚扰,事后有人开始质疑所谓“偷情事件”原本就是子虚乌有。尽管如此,“人肉搜索”却成了网络监督的利器,真正具有公共影响力的第一起“网络扒粪”事件是2008年发生的“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周久耕时任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因一句“将查处低于成本价卖房的开发商”,触发了饱受高房价之痛的诸多网民的愤怒,他的天价烟、座驾、手表等等都一一曝光,最终遭受纪委查处,被判有期徒刑11年。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成了孤例。周久耕事件后不久,同样在南京市江宁区又有官员被曝光抽同样的天价烟,但在该官员向组织反映“天价烟是外甥过年送的”之后,便不了了之了。此后,还有周森锋、逮军等一度遭受强烈质疑的官员也平稳着陆。

  尽管如此,微博扒粪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以微博为信息枢纽的网络频频发力,唐骏学历门、故宫失窃门、三聚氰胺奶粉、7.23动车事故、“我爸是李刚”,网络一度热闹非凡。“围观就是力量”,网民甚至成为媒体评选的年度人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