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建立以民生改善为目的的城镇化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8:44:35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保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讯/自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到党的十六大决议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一直到十八大报告,一系列党的决议、中央政府的规划,一直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中国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中国证券报发表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文章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保保障等由“乡”到“城”的转变。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纯追求城镇化速度,更关注城镇化进程中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一、中国城镇化进展与问题

  文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历程,取得了显着成效,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大幅提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保持在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水平上,远高于同期世界城镇化发展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也快于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速度。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二是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1978年至2010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7个。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不足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左右的人口,创造了4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三是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住房条件改善,城市交通、供水、热电、绿化、环境卫生、电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扩大了城镇人口容量,提高了城镇现代化水平。

  四是城镇布局日趋合理。从宏观空间看,中国城镇空间合理布局的“大分散、小集中”格局正在形成,表现为与中国地理环境资源基本相协调的东密、中散、西稀的总体态势。从微观看,城市内部空间,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远郊县的城镇空间结构层次日益显现。

  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当前,土地的城镇化已明显快于人口的城镇化。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多采用低密度、分散化“面状扩张”的方式,城市规模和占用土地面积迅速扩大。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0%多,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同期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限额的30%。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其建设用地扩张更快,2000年至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建成区面积增长95.8%,而同期县级以下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增长50.9%。一些省会城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才百分之十几,但他们拿到的用地指标达到了全省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

  二是“半城市化问题”突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非农化、城镇化与市民化本应是“三位一体”的整体,而中国这三者又严重脱节,形成了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所谓“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状态。中国城镇化水平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测算出来的,而城市人口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暂住人口又是以在城镇有固定工作、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的。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的官方统计数据为51.27%,但这其中,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5%。两者相差的16个百分点中,蕴含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因此,这部分人虽离开了农村,但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半城市化现象”。这种半城镇化现象固然支撑了低成本的工业化,但又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矛盾。特别是有的地方行政部门为了显示政绩,热衷于搞行政区城镇化,把广大城乡混合地域当成了城镇化地域,人为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农民工是中国城镇化的生力军与先锋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概念。庞大的农民工阶层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在居住、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与排斥,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完成自身的市民化进程。在第一代农民工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现在又冒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已超亿,占农民工总数的61.7%,占全国职工总数近一半。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离开了农村,但仍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是城镇化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大的太大,小的太小,缺乏中间环节”。中国不乏500万人口,乃至上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这些城市已经面临较为严重的“城市病”问题。而众多的建制镇和集镇规模太小,中间规模的城镇数量缺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缺乏必要的过渡环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