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春晚:从忽悠到狐疑

http://www.CRNTT.com   2013-02-14 10:24:21  


蔡明表演的春晚小品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讯/南方都市报今载鄢烈山的评论文章“春晚:从忽悠到狐疑—— 狐疑气氛就像毒雾霾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

  赵本山告别了央视“春晚”,他在央视留下的文化影响却将永垂现代汉语词汇库:那就是将“忽悠”这一东北土语,变成了普通话或者“国语”。

  赵本山的影视和曲艺作品我基本不了解,通过“春晚”看的小品,印象最深的就是表现“忽悠”的代表作:《卖拐》、《卖车》和《策划》。《卖拐》应该是把至今肆虐中国的传销具象化,花言巧语让人上当;《卖车》最经典的台词是“忽悠,接着忽悠!”;《策划》就是表现我所在的新闻界,如何把公鸡下蛋说得活灵活现忽悠老百姓吧?

  从《卖拐》2001年在央视春晚演出,推出“忽悠”一词,“忽悠”似乎成了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之一,骗局多得防不胜防。我推窗就能看到对面社区的门口,新年横挂着的一长条红布,上面大字警示:以公检法名义打电话给你、说你洗黑钱,叫你将钱转到“安全账户”都是诈骗陷阱。落款是“东山派出所电话……”。派出所这样做当然是好心,但我不明白,电信记录云储存,电话骗子为什么就治不住?难道电话骗子不在维稳监管范围?

  接下来的问题是,本山大叔在央视春晚引退了,他的接班人们会有什么成功的文化创新呢?

  据我对今年央视春晚小品及部分相声(惭愧我没看全)的感知,应该是:狐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