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 |
当李太白遇上“世界文学奖” | |
http://www.CRNTT.com 2013-03-14 14:18:43 |
李太白世界文学奖,有点不自信 2013年03月05日00:36 现代金报 作者:贡万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文学》社长赵丽宏3月3日告诉记者,今年将撰写提案,建议在中国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项,以争夺更多世界文学界的话语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赵丽宏称,“当代的文学家如鲁迅、巴金等,都有同名的文学奖了。往前找的话,孔子不能算一个纯粹的文学家,屈原投江自杀给人不幸感,杜甫很好,但一身悲苦的感觉,还是李白的浪漫主义给人以愉悦感,所以不妨叫"李太白世界文学奖"。”(3月3日《南方都市报》) 建议设个李太白世界文学奖,这事情本身不是不能讨论,但是赵丽宏想出来的这个奖,是他两头比出来的,这就令人费解。 首先,他目光向外,和人家诺贝尔文学奖比。 赵丽宏的基本立场是一种所谓的“气节观”,称“这个奖就像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中国人在这个上面一点话语权都没有,我们应该在这上面争夺更多的话语权。让我们的作品走向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据我所知,诺贝尔文学奖的设立不是为了什么瑞典的话语权,好像也没给瑞典文学带来什么特别的荣耀。再者,虽然诺贝尔文学奖也常引来种种争议,但正是其客观性、严谨性,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声誉,否则也不会如赵丽宏所称“很多中国作家都伸着脖子想得奖”。 其次,他又目光向内,扫视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名人,挑出一个李白来。 这又体现出赵丽宏的另一个立场:名头要响亮,但必须要有正面愉悦感。赵丽宏认为,孔子不“纯”;屈原投江自杀给人不幸感,太“衰”;杜甫一身悲苦,太“戚”;唯有李白的浪漫主义给人以愉悦感,比较“正面”,所以就叫“李太白世界文学奖”。 “李太白世界文学奖”,实际上这个名称不中不洋,人家诺贝尔文学奖还没称“世界”呢?太白是李白的字,你既然要走向世界,何不通俗点,直接叫“李白文学奖”。 第三,“李太白世界文学奖”要想成为“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也难有操作性。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要选出三至五名院士组成诺奖评委会,院士基本都是著名作家,一般都精通四五门外语。请问,中国作家群里有这样的人吗?其次,外国作品应在中国有一定的读者群,再问,在《甄嬛传》包打天下的氛围下,有多少读者能静下心来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以“两头比”的初衷,建议设立“李太白世界文学奖”,其实反映出一种文化上的不自信,是一种弱国心态。近代以来,中国作为弱国久矣,很多人这种心态难免留存。但文学是没有国界的,要想让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要评点世界文学,不是靠自己搞个什么世界文学奖,而是要靠拿出优秀作品说话。 李白的诗歌为何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莫言为何能获诺贝尔文学奖,靠的就是文学超出国界的感染力。赵委员以为然否?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