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美国量化宽松不是滥印钞票

http://www.CRNTT.com   2013-03-28 11:13:25  


 
量化宽松转嫁通胀?量化宽松带来的是通缩  
 
  美国在实施首轮量化宽松后通缩,一年内物价指数下滑到负值

  美国第一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标志。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于之后一周从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以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购买最高达1000亿美元的直接债务,并另外于2008年底前购买最高达5,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的每次量化宽松是通过商业银行的手法在操作。不过,这种方式是先吸收市场流动性,必然加剧市场流动性紧缩。美国在首次量化宽松时陷入了严重的通缩之中,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从2008年7月的5.5%,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的-2.0%。 

  量化宽松带来的“流动性陷阱”使基础货币回流央行而非流通,自然不带来通胀

  如果量化宽松要带来通货膨胀,首先这些通货得先流通起来。在量化宽松后,很多企业和银行宁可持有现金也不愿意放贷或者购买资产,导致货币乘数以及货币流速下降,基础货币的投放从而并未导致大幅度的信贷增长。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的一个特征就是,中央银行进行资产购买以后置换给银行的现金往往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回流了央行,这一现象在欧洲特别严重,迫使2012年欧洲央行不得不把隔夜存款利率降到了0%。美国银行业者的投资欲望也并不比欧洲同行高太多。基础货币被投资者存回央行的话,没有进入流通市场,自然也不会导致剧烈通胀。 

  经济危机后银行投资意愿谨慎,不会立即将钱借出

  通俗地说,量化宽松是因为央行已经把基准价格(联邦储备利率)降到接近于0的位置,为了继续影响贷款价格,只能从货币供给端设法。压低基准利率并没有极大促进贷款,因为贷款价格(利率)下跌并不必然导致需求上升。第一次量化宽松后美国的货币乘数大幅收缩,基础货币流速也暴跌,美元对市场提供的大多数流动性又以隔夜存款的形式流回了央行,这并不意味着贷款将持续萎靡,而只能说明银行的贷款意愿趋于谨慎,次贷危机时全世界投资者们刚上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课,不可能现在就忘了教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