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 | |
斯诺登背后的美国网络部队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02 10:51:06 |
文件规定,任何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网络操作都需要通过总统的批准。不过,随后又说,如果“情况特别紧急”时,无法提前获取总统批准,有关机构也可以自主采取“应急行动”,事后向总统报备即可。也就是说,国防部、网络司令部乃至一些更低级别的指挥官都可以在“情况特别紧急”时自行发动网络攻击,而判断的依据显然没有说明白。这带来一个问题:想一展身手的黑客们完全可以绑架那些对网络技术知之甚少的决策者。 当然,有人说其实斯诺登爆出的这些信息我们早就知道,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还有人说,斯诺登只是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男孩。美国战略界大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斯诺登泄露的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机密。笔者多少同意上述这些观点。那么,斯诺登的揭黑行为是否还有意义呢? 当然有。关于美国政府窃取公民信息的内政问题我们暂且抛开不谈,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太习惯用利益的眼光考虑问题。而斯诺登,至少从目前披露出来的信息看,是一个根据理想行事的人。有时候,即使在冷冰冰的国际政治现实里,也会有个别国家或个别人采取了出于理想的行为,甚至不惜违背自己的国家利益。斯诺登就属于这样的个别人。这些出于理想的行为与现实碰撞,国际规则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在笔者看来,可以与斯诺登相提并论的还有两位充满理想主义信念的人。一位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正是他曾经在2007年国际气候大会上“违背”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公开到现场指责美国政府阻碍应对气候变化,才有了此后气候变化在全球的热络。另一位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现在他已经将其中文名改为“鸠山友纪夫”。他不顾日本国内的千夫所指,积极从事东亚友好事业,虽然现在似乎显得在国内孤立无援,然而至少为未来保留了希望。 回到网络战的话题。斯诺登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就是要制定一套国际规则,防止网络战及其对各国百姓的伤害。目前,在国际安全领域,对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有明确的规则。规则不代表一切,甚至不一定公平,例如,很多人就认为《核不扩散条约》维护了美俄中英法的垄断地位,对小国“不公平”。然而,规则是有效的,能防止事态失控,这就足够了。 很遗憾,在网络空间,由于目前尚未有一套明确的规则,事态是有可能走向失控的。斯诺登揭露的美国网络作战部队和“攻击性网络影响操作”验证了这一点。接下来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应当讨论这个问题。网络也不仅属于美国和中国,为防止网络战带来不利后果而制定规则的问题应当交给联合国讨论。 我们不知道斯诺登将走向何方,坚持理想还是认清现实。不过,只要他的勇敢行为能够揭露美国网络作战部队,提醒网络战可能引发的危险,为网络时代的公民安全作出贡献,他的行为就是值得的。 (作者为记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
【 第1页 第2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