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金融运行的新特点与新对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0-21 08:33:16  


中国金融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和新问题
  中评社北京10月21日讯/今年以来,中国金融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和新问题,值得关注。上半年的“融资热、经济冷”引发了有关融资虚增、资金流向和传导滞后等一系列讨论;外汇占款从年初的骤然大幅增长到6、7月迅速减少,8月后又小幅增加,其波动变化对市场流动性和人民币汇率产生了显着影响;银行不良资产持续反弹,房地产领域贷款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持续受到关注。

  社会融资较快增长

  影子银行迅速扩张值得关注

  上海证券报发表交通银行连平、鄂永健、许文兵文章分析,2013年1-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9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4万亿元。其中,1-9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7.28万亿元,同比多增5570亿元;除人民币贷款之外的融资增加6.68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运行中的资金流向、是否存在虚增以及对实体经济传导滞后等三个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数据表明,上半年多增的社会融资中约有四分之三以上流向房地产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多增7326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7.1%;房地产信托新增3076亿元,同比多增1863亿元,刷新了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政信合作业务规模新增3026亿元,同比多增2309亿元;城投债累计发行规模达7100亿元,同比多增3055亿元,占同期总的债券累计发行量的比例高达25.8%。这导致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制造业、包括众多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受到挤压,进而影响到总体经济增速;二是由于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往往能够承受较高的融资成本,其融资行为事实上推高了市场平均融资利率,是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为止,尚没有充分证据显示融资有大规模虚增,资金流转过程被拉长的现象应该不会十分普遍。一是利用借款套利风险较大,一旦收益不如预期甚至亏损,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还贷困难;二是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和发债融资,再将融资所获资金投资于信托贷款,需要较长时间,在一个季度内完成的可能性并不大;三是目前银行按照实贷实付要求发放的贷款占比已达到80%以上,对企业发债获得的资金也有类似的监管要求,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套利行为。鉴于以上原因并经过测算,实际当中融资虚增部分的占比应该不会超过10%。

  经验表明,融资对实体经济传导存在滞后影响。尽管总体增长较快,但今年以来的社会融资规模前高后低。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月均1.82万亿;6-8月社会融资规模3.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448亿元,月均1.14万亿。我们认为,由于种种原因,融资增加并不会立刻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和GDP,而是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滞后期大概在一年左右。社会融资增速的最近一轮显着上升始于去年三季度,今年一季度达到峰值,二季度开始回落。按照一年左右滞后期来推断,则今年三季度开始GDP增速会开始提升,这与实际情况正好相符合。照此推断,这轮较快的融资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将持续到明年一季度,但明年二季度以后支撑作用逐渐减弱。对此应予以密切关注,前瞻应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