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与思考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经济

http://www.CRNTT.com   2014-03-13 08:29:44  


 
  第二,受国内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要是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脆弱、经济结构失衡等制约。

  一是资源制约加剧。目前,中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石油可开采储量、人均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国内供给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原油、铁矿石等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

  二是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下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总体上已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土壤、水资源、空气等污染严重。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结果,中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已达到5000万亩左右。邀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成为百姓申诉河流污染的调侃手段。全国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也成了百姓的切肤之痛。

  三是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脆弱。处于改革过渡时期的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全、保障水平低、不同群体差异大、跨区域流动性差、个人账户不够充实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是劳动力等成本攀升,产品竞争力正在减弱。随着民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全球性热点问题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日益凸显,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中国过去六年,农民工的人均工资水平,年均增长14%左右。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提高幅度也在10%以上。随着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攀升,中国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减弱。

  五是经济结构失衡。长期以来,过于依赖投资、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1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3.8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03-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达到13%以上,再要加速也很困难。因此,这种结构下,要改变过于依赖投资、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

  第三,有主观动机。针对国际经济仍不宽松的大环境,以及国内资源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脆弱、经济结构失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为了争取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主动采取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为结构调整、提高增长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必要条件的宏观调控政策,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抗压能力。

  第四,有支撑条件。一是获取改革红利仍有很大空间。过去35年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通过改革释放体制机制变革的能量,即获取改革红利。35年后的今天,尽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具规模,但还有许多地方不完善,进一步改革的空间还很大。通过进一步改革还能够继续释放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对此做了全面部署,相信随着有关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中国经济发展将能够继续享受改革红利。

  二是新“四化”潜力巨大。中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充满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其中的城镇化为例,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53.7%,远低于高收入国家80%的水平,与相同发展阶段其他国家的差距也很明显。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所谓常住城镇人口,实际上是长期在城镇打工的农民工,他们所享受的城镇化内涵与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国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较大。城镇化深入推进,既能够激发更多的投资需求,又能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加,对经济将产生持续的拉动作用。

  三是“县际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依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所谓“县际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是指以县政府为主体、以一个县的地域为边界的县与县之间相互竞争的发展模式。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平均每个县级行政区域国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县级政府能够运用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较大。如此众多,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体之间开展竞争,能量是巨大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当然,这一发展模式也具有天生的缺陷,运动员或准运动员同时兼任裁判员,使市场经济竞争负外部性的监管主体缺位或大大弱化。更有甚者,某些时候、某些县级政府自身就沦为了负外部性问题的制造者,更奢谈监管了。“县际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 的上述固有缺陷,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主要困难的重要诱因,尤其是高投资的重要诱因。对于县际政府间竞争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客观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兴利除弊,逐步加以规范,在控制好地方债风险的基础上,让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